很连观众席上的群演也坐满了前几排,至少在摄像机的镜头里拍进去的那部分座无虚席。钟衍将头转回正面,面对演奏区,进入了拍摄状态。

“这段可以拍照吗?”杜景问导演。

“拍,可以拍,”导演想了想,一拍大腿道,“要么你录一段短视频?”

杜景当然点头同意,于是他又不小心变成了剧组宣传的一部分。短视频不光够直观,还可以让观众知道,在现场演员们的确是真刀实枪地在演奏的,并非单纯地架着胳膊瞎动。

导演招呼他们先来一遍,不正式拍摄,这次场景里人实在是太多了,他已经做好拉锯战拍上一整天,甚至明天接着拍的准备。

演员们的演奏当然都是业余的水平,音乐学院找来的群演也因为没有练习配合过,偶有错误,但整体的效果还是很美好的。

杜景远远地看向钟衍,后者此时面无表情,眼睛黑亮,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场内。他其实算是最辛苦的一个,因为乐团的人都坐在一起,远景时看不清楚细节,近景又是扫拍过去,除了金诗寒和几个配角会有长一些的镜头外,其他人都不会有特写。可钟衍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站在前面,一举一动都尤其显眼,理所当然地,出了错也会同样明显。

剧组专门请来的音乐方面的教授也在旁边看着,这次练习后会再去指导演员刚才出的小差错。

钟衍将手抬在半空,指尖的指挥棒流畅而又精确地滑动着,脸上也随着乐曲的进行露出了一种类似沉迷,但却更富有情绪的神情,仿佛在无声地与演奏乐曲的成员们沟通——虽然这些演员们光是记谱就已经分身乏力,并没有太多的回应,但钟衍并不在意。

“很棒……”杜景小声地赞叹道。

导演也不知道他是在夸钟衍还是整个剧组,反正客气地点头道谢,权当他在说这场戏。

练习只进行了一次,导演担心多来两次反而会让演员们疲倦,所以从第二次开始就是认真的拍摄了。

杜景默默地拿出手机,看完刚才的练习后他大概已经心有数,要在短短的几十秒里拍哪一段了。终于到了这一幕,这场戏结束后这部电影最困难的一部分就结束了,之后只要完成一些零碎的外景,《交响诗》就可以杀青,所以导演此刻也有些激动。

杜景在第一个小高潮时按下了摄影键,被全场略显紧张的氛围影响着,他也不安起来。仿佛自己也是片场人员的一员,打从心底地期望这部场戏可以完美入镜。

漫长的几分钟过去后,导演喊了一声“卡”,顿时场内的演员们前前后后地停了下来,齐齐地看向导演。

钟衍也呼出一口气,稍微停顿了一下,才从刚才全神贯注的情绪抽离出来,转头望向这边。

导演和旁边的音乐教授低声对着镜头讨论了一会儿,向众人表示刚才那一遍十分出色,但是还有不少小问题,希望可以再来一遍。

于是接下来大家纷纷询问并记忆着刚才出错的地方,众人的神情都很纠结,看得出让他们进行这样专业曲目的演出着实是为难了一些。

钟衍还站在舞台上,似乎没有挪步的意思。

导演身边的那位音乐教授感叹道:“这位小朋友要是走音乐这条路,也是个好苗子,很有灵性。”

杜景早就拍完了那一小段视频,刚在摆弄手机,听到老人这么说,抬起头来也一同看向钟衍那边。

给导演过目了一下,短视频就这样被杜景发出去了。虽然打了交响诗的tag,杜景却没有提这是什么,只说[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演奏会],很就被一群人尖叫着[啊啊啊啊啊]给转发开来了。

不过现场的拍摄还在进行,全景终于在三条之后过了。但接下来还有特写,近景需要抠细节的地方,好在这些镜头可以多机位一同拍摄,所以要轻松不少。观众席这边的镜头已经拍摄结束了,于是一群群众演员鱼贯而出,其也不乏钟衍或者金诗寒的粉丝,走的过程还不听回头张望站在台上的人。

虽然同样的动作已经做过五次,但开始拍摄近景后钟衍依旧每一个细节都和第一次一样,没有一点松懈的痕迹。杜景不禁感叹,如果国内的演员都能像钟衍一样敬业,也许整个电影市场都会改变很多吧。

拍摄一口气进行了三个小时,间演员补了一次妆,重来了许多遍,终于要进入尾声。

“都辛苦了,再坚持一会儿!争取今天一天结束!”导演见大家都有些疲劳,大声鼓舞道。

微博上早就炸开了花,不少人都转发感叹:[竟然是真的演奏,厉害了。]虽然也有人表示这个水平很一般,杜景所谓的“最好的演奏会”实在是夸张,但大家也都知道这不过是个感叹的修辞,没什么人揪着不放。

更多的是感叹剧组认真,哪怕有后期配声也坚持真实演奏,表示这样的电影他们一定要去捧场。不少人说这部电影还以为就是个小言情片儿,没想到音乐方面拍得这么正儿八经,纷纷转发说开始感兴趣了。

钟衍的粉丝团更是开始借着这个机会疯狂地安利——因为这个短视频从后半段开始就从全景逐渐拉近,拉近……一直近到变成了指挥家的特写。

[大背头的男神!我还从来没见过!]

[虽然钟钟也演过古装剧,但这个不一样!]

[是谁说有刘海的男的掀起头发来是见光死的?拿这个去打他们的脸啊!][啊啊西装好合身啊,领结看起来都好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