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冯大人是内阁次辅、吏部尚书,乃是位高权重、简在帝心的肱骨之臣,同时也是这届会试的主考官,与我一同考中进士的所有同年,从此便都是冯大人的门生,虽无师徒之实也有师徒之名。但我与其他同年又略有不同,冯大人于我还有一层提携之恩……”

陆时寒言简意赅说了下他当初是如何被冯大人慧眼识珠,会试名次被提到前十名,才有机会在殿试上被当今钦点为状元的。

可以说没有冯大人,大约就不会有他这位本朝最年轻的状元郎了。

他们之间的关系,当然要比寻常座师和门生的关系来得更紧密些。

否则每次科举,金榜题名者近百人,这些进士个个都把座师当恩师那般对待,而座师也将他们每人都视之为学生,多主持几届科举,岂不是大半个朝堂都是其学生了?

作为实干派领袖的冯大人,平生最厌恶结党营私,此次虽是他第一次主持科举,对第一届门生们的态度却是平平,除了琼林宴上以座师的身份接受了新科进士们的敬酒拜见外,此后再没单独接见过哪位门生。

当然陆时寒是个特例,自从当今在朝会上打趣了一句冯卿家慧眼识状元,这故事已经流传到京城好热闹的百姓耳里,门房不可能不知道主人的心意,接到陆时寒的名帖后就积极热情的进去为他通传了。

而冯大人今日对他的种种表现,更是已然将他作为正经学生看待了。

陆时寒自然也不会拒绝这份青眼相待,不说别的,冯大人为官清廉、一心为民,是出入朝堂的他想要达到的目标。

早在他介绍冯大人是内阁次辅,颜芝仪就想起这位大佬了,她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未来的太傅、手握重权的首辅冯柏元。

当然这位太傅的学生不是当今,而是未来的皇帝楚原璟,所以冯大人的辉煌时刻跟陆时寒一样,都要等到楚原璟上位以后。

说起来是真的很巧合,未来皇帝楚原璟身边最亲近信任的三个人——大太监程柳,如今成了他们家的“童工”;太傅兼首辅冯柏元,听陆时寒的意思好像是很赏识、要收他做学生的样子;最后就是陆时寒本人了。

明明原著中陆时寒跟程柳算是政敌,冯柏元虽然好像对他有些关照的样子、但仅限于上司兼同事的范畴,远没有他现在形容得这样关系亲近,怎么她穿书了一回,自己没落着任何金手指,反而好像给陆时寒头上的主角光环添砖加瓦了一样?

第四十五章 年纪轻轻才华横溢的状元郎……

颜芝仪还是那个态度,想不通就不硬想了,陆时寒如果能多一个大佬当恩师,仕途只会比原著中走得更顺畅。

这分明是好事嘛!颜芝仪琢磨了会儿也就抛开了,转而拉着陆时寒去隔壁张家道谢。

出门之前她随口问了句,“寒哥可曾带礼物出来?”

陆时寒摇头惭愧道:“来的匆忙,并未去楼上一趟。”

颜芝仪却是笑眯眯,“无妨,出来带足了银子,咱们去街上买包点心送过去也成,权当是跟送给邻居的见面礼了。”

说着颜芝仪下意识拍了拍放荷包的地方,说话底气十足,“至于张大人对咱们的关照,寒哥日后与他熟悉了,再送一份谢礼也更能送到心坎上去。”

那位张大人一看就是严肃古板的教导主任,颜芝仪实在没办法研究他的喜好,索性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陆时寒了,不过她记得牙人之前介绍时提过一句,张家孩子多热闹什么的,那他们第一次登门拜访,送零食点心应该不会出错。

听到她说要去买点心当登门礼物,陆时寒下意识翘了翘嘴角,心想这果然是她会提出来的建议。

但随即又想到自己刚才还被仪儿无意中上了一堂课,陆时寒立刻收起了这种打趣般的心理,而是郑重点头:“都听仪儿的安排。”

颜芝仪没有发现陆时寒心态上的变化,抬脚出门前想了想,又把在院子里帮着忙前忙后的小不点兄妹叫过来,“小五儿小六儿也一起来吧,将这周围转一圈、熟悉熟悉,日后你们要是不小心走丢了,也知道该怎么找回来。”

小六儿本来正带着妹妹卖力干活。他卖身给少爷和少夫人的那天,就在心里暗暗记下了这份恩情,并告诉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回报。

他已经是半个大人了,即便秦家伯娘不提点也知道,若是让那人得逞,将他和妹妹卖给那只认钱不认良心的人牙子,他们日后只怕会活得人不人鬼不鬼、受尽欺辱和践踏,少爷和少夫人将他们买回来,无异于是再造之恩。

他们已经没有了父母亲人,少爷和少夫人就相当于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小六儿当时就决定要报答少爷和少夫人,跟在他们身边定要少吃饭多干活,把妹妹那份也一起回报了,不能让好心的主人花了那么高的价钱,反而买回来两个毫无用处的家伙。

然而打算得很不错,可是自从离开青山镇那天起,小六儿发现自己什么活都干不了,还让主人又花了好多冤枉钱给他们添置衣裳鞋袜。那些穿在身上崭新而柔软的料子,他只记得很小的时候娘给他买过。

舒服而柔软的新衣裳让小六儿勾起了记忆深处的温暖,同时也让他更加受宠若惊、诚惶诚恐。

从小他就被周围的人夸奖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娘去世的这两年独自一人拉扯妹妹,更是受到了镇上几乎所有人的同情和赞赏,所以他一直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接受了主人天大的恩情,他也相信自己可以连带着将妹妹那份一起报答回去,都做好了一去少爷和少夫人身边,就为他们发光发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准备,事实却是他们成了被人照顾、无所事事的小孩子。

才两岁多的妹妹没心没肺,才被宠了几天就恨不得把少夫人当娘亲,几乎忘了青山镇的事情,小六儿却越发觉得压力山大,很担心少爷和少夫人花高价买他们回来,会是一笔血本无归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