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宫斗围观者 易时秋 3073 字 4个月前

如果把这件事包庇下去会怎么样呢?如果韩王失败了自然是沈家的催命符,可即便韩王成功了,沈家就有好结果吗?看看朱家,昭文帝在位这么多年,朱家什么结果?即便只论从龙之功,方家、万家什么下场?看看江芃都躲到哪里去了!

心里已经有了偏向,沈御史继续想。

如果秉公直言呢?那固然绝了韩王登位的可能,但也做实了自己孤臣、直臣的身份。这对于新皇登基可是有大好处的,一则沈家不会被牵连到清算韩王上去,二则新帝也必然信重沈家,这种讨人嫌的角色一定会有人承担,用在沈家上还能表示自己不计较争位的事。

想来想去,沈御史还是决定放弃自己的女儿与外孙,选择了沈家的未来。

也就一年的时间,韩王也迎来了自己的结局,和之前的晋王一模一样,还是自己母家亲自动手。

处理完李谌和齐王用蓝笔预批改过后的奏折,昭文帝靠在椅子上缓了缓,睁开眼看到头发花白的王永站到旁边。宫里的人一茬换一茬,好像永远也不会老,只是熟悉的老人渐渐的都少了。

“去景阳宫。”昭文帝说道。荣妃跟着自己最久,也不牵扯这些,好像也只有她能跟自己谈一谈以前的事了。

第二天昭文帝起的很早,实际上年龄到了就会发现觉越来越少,好像身体再提醒着他多看两眼世间。忽略底下各怀心思相互攻讦的人,上过了早朝,昭文帝对王永说道:

“去把齐王和燕王叫过来。”

第98章 万事休

“齐王和燕王到了。”王永从门外走进来说道。

昭文帝点点头:“让他们都进来吧。”

李谌稍落后齐王半步, 进了门一打量周围没有朝臣,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儿子给爹请安。”

“起。”昭文帝抬手示意二人起身,抬手将昨日收上来的奏折放到面前, 说道:“你们二人也算是将尚书省全都过了一遍, 有什么感受说说吧。”

首先发言的是较为年长的齐王。

“儿子以为, 六部所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责任落实。”李鸿说道, “官职已经划分的足够细致,责任犬牙交错, 但是落实不下去就是一是因为官官相护,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检察官员盯着。责任小因而推却处罚小, 最终导致了事情一直拖下去。”

“虽然已经规定了尚书左仆射管理吏、户、礼三部, 右仆射管理兵、刑、工三部,但制度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这固然有好的一方面,减少了他们的对上蒙蔽,但也有差的一面,例如扯皮推诿, 因而要在其中插入一个部门, 将之整合。”

“儿子以为, 这个部门首选御史台。御史台风闻奏事,离尚书省近也好查祸于微。御史台中分察御史监管中央,不如在其下增添一个小类查尚书省。尚书省每部派出两名官员进驻, 所的意见不用过尚书之手直接进入政事堂, 其官员升迁也归御史台评判。”

总而言之,齐王的方法就是加人, 搞微操。而李谌则更倾向于大开大合。

李谌是认可齐王一部分操作的,但是后说就要和之前的有所区别,不然光芒就全部被掩盖了。

“儿子的看法和四哥有些许差别, 儿子以为关键点是冗员和冗费。”李谌回想起自己在六部的见闻,接着说道,“官员太多,官职太细反而给了他们推诿的借口。职责上有所重叠,一件事就成了可做可不做的,而这即便加了监管也不起什么作用。”

“儿子以为,不如去除多余的官位,让官员没处推诿,也方便事后追责。而省下来的费用则可以用于发展民生。现在行政费用已经很大了,再多恐成为负担。”

等到李谌说完,不等昭文帝开口,齐王就开始找点攻击道:“你所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但那只能拖延,之前的改革不是没有,但是现在出现了这种局面说明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必然的,那就应该寻求解决办法。”

这种场面这几年间明里暗里数不胜数,流程李谌早就烂熟于心:“事情到这一步固然有必然性,但难道只能让他烂到那里?不趁着现在能够改的时候延长一下清明的时间,等到之后积重难返了,再来思索怎么改变局面吗?”

“你们想做太子吗?”昭文帝以一个石破天惊的问题制止了这一场根本不会有结果的辩论,但他转瞬又换了一种说法,“你们想做未来的皇帝吗?”

旁边的王永和平安默默的跪在地上,眼睛紧盯着地板砖,好像从未听闻过昭文帝说了什么。李谌和齐王也住了嘴,吵得火热的场面一下子冷却下来,落针可闻。

“哦?这是怎么了,一个二个都不答话。”看到这场面,昭文帝反而笑了,像老迈的雄狮突然站立起来,行走间依稀得见往日的光辉。

“老四是个什么想法?”两人都没有吭声,昭文帝便先从较为年长的齐王问起。

听到昭文帝的提问,李鸿脑海里翻涌着无数的信息,他怎么可能不想!但是真的能够说出口吗?昭文帝的身体一日坏过一日,这时候真的能够说出这种话吗?风险太大了。可是也不能否认,否认了,万一真的被排出去又怎么办呢?

李鸿弯了弯腰,低着头,一言不发。

昭文帝看了他两眼,又转移到在场的另一个儿子身上:“老七,你的意思?”

李谌其实心中也在犹豫,这次的赌注太大,或许像齐王一样中庸才是对的,两个人选择一样也就说不出谁山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