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就是这么自信(求订阅求月票哇)

穿的是什么呢?穿的是牛皮做的军靴,缴获的大量昭和军靴,再稍加改造,也就成了独立团战士们的军靴。

这一点是鬼子辨认咱们独立团队伍的最大特征。”

孔捷听笑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孔团长有感当年红军时期部队的艰难和辛酸,在独立团发展武器装备,大搞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同时,经常和后勤部的董三沟通,一直关注着战士们的衣食住行。

用孔捷的标准来说:

穿,至少要穿得暖和,然后再追求穿得舒适,战士们冬天必须要有棉衣,夏天要有薄衫,至少可以换洗。

吃,不说每顿吃饱吃撑,至少要让战士们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可以供应作战以及训练的消耗。

住,居住环境要适宜,不能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经常通风,避免战士们扎堆,造成的疾病多生。

行,除了部队后勤提供的自行车、摩托车、独轮车以及战马之外,孔捷将“行”这一块儿,更多的归结于战士们所穿的鞋子上。

当年部队艰苦时期,战士们多穿的草鞋,得想办法替换掉。

这草鞋它不耐磨,不结实,经常在行进途中就会损坏掉,战士们甚至得一边行军,一边就地找新的草来编制草鞋。

用稻草和麻草打制的草鞋,也很难称得上舒适,草鞋本身的倒刺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划伤足底,甚至在行军途中导致反复感染。

再加上保暖性不好,很多战士因为赤脚穿草鞋而被冻伤。

更严重的是,长期穿草鞋负重行军,容易导致扁平足病,使士兵失去远距离行军的能力。

所以独立团后勤方面富裕起来之后,孔捷第一时间便交代董三,要先把战士们穿鞋的问题彻底解决掉。

这步兵作战,靠的就是一双脚,鞋子穿的舒适合脚,战斗力甚至能提升一半,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谷尔

孔捷的要求是,不说每人一双军靴,至少也得是一双布鞋。

这个条件是很快就达到的,后来独立团有了多条生意道路,再加上武装夺取鬼子县城的现金流得到的钱财,孔捷用了一部分,从日占区县城买了不少布料和鞋底子回来。

然后又请村庄的一些大娘们,给赶制了不少的军鞋。

因此独立团战士们早在大半年前,就人均两双布鞋打底,过冬的时候,甚至还会发一双鞋底里戴着兽毛的棉布鞋。

就这,孔团长还是不太满意。

再后来,孔捷打上了鬼子昭和五式军靴的主意。

鬼子的这种军靴,是用牛皮制作,结实耐用,而且防水,整个靴子能把小腿一下全部包裹住,靴底由后跟和足弓部分提供支撑,最重要的是,底部还有防滑钢钉,抓地能力很强。

穿着这玩意儿,在山地里甚至可以飞奔。

再加上八路军战士们从来不视作金贵的赤脚。

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于是孔团长二话不说,开始想办法让独立团的战士们穿上这种军靴。

孔捷当时立下的宏愿是:咱独立团有一号算一号,就是炊事班的同志们,也至少得弄一双这样的军靴穿穿,大家的军靴都穿上了,我最后一个再穿,什么时候连我都能穿上这种军靴了,咱们独立团战士穿鞋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

后来每次打了胜仗,鬼子的军靴是要重点缴获的,端了鬼子的炮楼据点,鬼子的物资仓库里各种牛皮原料,还有军靴更是统统收下。

孔捷甚至动用敌工部的力量,想办法在敌占区县城里,购买一些制作军靴的材料。

到现在,孔捷这个做团长的,虽然还是穿着一双单布鞋,也只是因为孔团长一口唾沫一个钉,团里的战士们只要还有一个还没有穿上军靴的,他就不会穿这个军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