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琴曲历史上,其实古代不乏慷慨激昂豪迈阔达的曲子,只是如今已然尽数失传,留下的尽是些冲和平淡的曲目。

其实这也与古代大环境有关,能弹奏激越古曲之人,性格一般也都大是刚强不屈之辈,这种人在古代桀骜不驯,最容易仗义执言,也最有性格,但也最容易被人所嫉恨,所以也最容易被人构陷诛杀,这些人一旦身死,他们会的曲子基本上也就断了传承。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进,古代杀伐激昂之曲会的越来越少,因为有这种性格的人基本上已经被杀的差不多的了。

而在所有的琴曲中,有一首曲子最为激昂慷慨,杀气最为浓烈也最为震撼人心,这首曲子的便是《广陵散》。

《广陵散》的曲风在历史的书籍中有过很多描写,书中都说此曲激昂慷慨杀伐勇烈,堪称琴家第一杀伐之音。

但古文记载的只是曲子描述,而没有曲谱,导致现在琴家知其曲风而不知其曲调,越发的心痒难搔,但就是没机会能听到,千古憾事,莫过于此。

就是因为知道曲风,张平云才将郭大路这首曲子联想到了《聂政刺韩王》上面。

如今他说出“聂政刺韩王”这句话后,结合聂政刺韩的故事,此时听着郭大路的曲子,这种代入感愈发的强烈,他此时已经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郭大路此时弹奏的便是久已失传的古曲《广陵散》!

此时郭大路在台上弹奏不停,琴曲愈发的高昂激越,但渐渐的曲调开始充满了痛苦与柔情之意,似乎主人公在一心报仇之时,遇到自己的爱人一般,心中充满了愧疚与不安,但因为与妻子相见不能相认,痛苦悲伤可谓到了极点。

“这一段一定是《遇妻》!”

张平云听到这里,激动的整个身子都在发抖,“真的是《广陵散》啊!真的是它啊!”

在历史记载中,《广陵散》是一曲长乐,共分为《刺韩》《发怒》《冲冠》《报剑》《隐逸》《遇妻》《引王》《杀殿》《自毁》《哭尸》等十个小段组成,每个小段都是聂政在某个阶段个人情绪的渲染与表达。

《遇妻》这一段讲述的是聂政在吞碳毁容隐逸山林苦学弹琴之后,偶尔出山遇到了自己的妻子,但他因为有大仇未报,所以不敢与妻子相认,只能在面对妻子时勉强笑了笑。

但他这么一笑,却引的妻子嚎啕大哭,问及原因时,他妻子便向他解释道,就因为看到了他微笑时露出的牙齿,觉得与聂政的牙齿很像,于是便想到了自己生死不知的丈夫,因此伤心大哭。

聂政听到这里,在回山之后,便砸掉自己的满口的牙齿,使得自己再无一点与以往相似之处,这才出山弹奏乐曲引韩王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