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篇文章,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传统文学那种语句精炼,叙述流畅的美感。

有人说文无第一,因为同一篇文章,对于不同人的来说,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即便看法再不同,对于文章本身的好坏他们还是能够分得清的。

这篇散文,就算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少女,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强烈情感与哲学思考,连阅读量不多的孩子,也能朦朦胧胧的感到这篇散文很好,至于好在哪里,他们可能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好。

就好比吃了一顿好饭,但真要描述出到底好在哪里,一般人还真的难以描述出来。

那只是一种感觉,感觉这种东西,最难以用文字或者语言的方式来描述,那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独特感受。

但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口感不会骗人。

观看铁生文集的读者并不仅仅只有年龄小的人,同样也有文学素养非常高的一些群体。

这些人通俗文学也看的,传统文学也读的,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他们都能看的下去,这群人在读者群体里堪称杂食动物。

当然了还有一群人,那是只看传统文学,对市井文化与通俗文学却是不屑一顾。

可郭大路的这篇序文出来之后,无论是眼高于顶的传统文学爱好者还是杂食性读者,亦或是年轻的还不怎么明白什么叫做文学的读者,在读了之后,全都感到了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

在铁生文集发行后的第二天,便开始有读者在郭大路的微博下面留言。

故乡的风:“铁生的作品我还没有看,但郭爷写的序文我却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觉得真他妈好看!我到现在还不能准确的说出郭爷这篇散文到底好在哪里,但却能很负责的说,无论是往前三十年,还是往后三十年,都不会再有这么优秀的散文面世了,我觉得这应该算是一篇绝响。”

我要的是葫芦:“同上,郭爷的这篇《我与地坛》对我来讲,应该算的上是神作,我这人读书非常杂,小说、散文、诗歌、甚至五行八卦算命看相也都读过,但却从未有这么一篇文章这么震撼我的心灵,那是一种震颤的美!”

弯弓射大雕:“我平常只喜欢看武侠小说,对于别的作品很少看,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学更是不感冒。除了在学校里不得不学习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之外,我的课外读物,已经没有任何传统文学作品,但郭爷的这篇地坛,改变了我对当代传统文学作品的看法。”

往事如风:“单单郭爷这篇散文,就值得整套书的价钱!我敢打赌,下一届华夏文学奖评选的时候,郭爷的这篇散文一定会获得奖项,若是连提名都没有,作协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是太阳:“不错,郭爷这篇散文不获奖,天理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