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篇文,把杜斌与秦俑都给列入了其中。

这篇文虽然有点不契合时代,写的是民国的事情,可真正的好文章是能跨越时代的局限性的,现代人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阅读障碍。

尤其是文中所说的“精神胜利法”,从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无数人都有这种行为,已经跨越了种族与文化的界限,写出来全人类所共有的劣根性,就像懒惰、贪婪一样,是根植于很多人骨子里的一种奴性思维与自我安慰的心理。

杜斌在回应郭大路的微博之后,就一直关注郭大路的举动,当看到写了一篇小说的时候,他也忍不住点开链接先睹为快。

一篇文看完之后,杜斌脸色铁青,身子不住微微发抖,“郭大路这混蛋……郭大路这混蛋……”

这篇文章里有句话说得好,“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一篇优秀的足以流传后世的文章,其文中所写的人和事便能与文章一起广为流传被后人铭记,从而做到人以文传。

只不过有人留下的是美名,有的人留下的是骂名,还有的人留下的贱名,也有的人留下的是笑名。

杜斌好歹是一个搞文艺片的导演,欣赏水平还是有的,《阿q正传》这篇小说所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身上所反应出来的被郭大路称之为“精神胜利法”的处事方法,那简直是直击国人灵魂的鞭挞,一鞭一道血印子,鞭鞭见血!

这种精神胜利法,每个人身上都有,使得杜斌很自然的就把自己代入了其中,感觉文章里面的阿q简直就是对自己活生生的写照。

文章还没有读完,一张脸已经红的跟一张红布似的,又羞又怒又是惭愧,“这小说写的这么……这么深刻,这还真的有传世的资格啊!这要是被后人看了,肯定要考证文章的出处,回本溯源之下,我的名字少不了要被列入注释之中,恐怕百年之后,说起我来,少不了一世笑名!”

杜斌虽然有时候去国外舔菊,但舔菊舔的很隐晦,在普通老百姓面前还是自命为高大上的,现在被郭大路把外面这层伪装的皮给血淋淋的扒了下来,近乎光着身子把最为隐秘的地方展示给国人来看,这份对于心灵精神的揭露与批判,简直比酷刑折磨更令杜斌难受。

他本人就是以揭露华夏民众的丑恶而扬名海外,没想到如今自己也变成了丑恶的代言人,被郭大路写进了小说大加讽刺,脸都被扇肿了!

他有心反驳,却没有反驳能力。

但要让他心甘情愿的默认郭大路写的阿q就是以自己为原型,那他是坚决不会同意的,他毕竟还是要脸的,虽然已经没脸,但还得假装不在乎,或者自欺欺人的认为郭大路说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毕竟郭大路并没有指名道姓的说自己不是?

郭大路在小说里只说这阿q或许是姓杜,但全天下姓杜的人多的是,未必说的就是自己!

当此之时,只能学鸵鸟,把脑袋往沙地里一埋,自己来骗自己,至于反击郭大路?那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