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荷马史诗》是一个叫荷马的放羊倌传唱下来的,好家伙,一个不识字说书瞎子的说的东西,竟然成了西方人的历史,里面的雅典娜、波塞冬满天飞,竟然也能成为史书,这简直可怕。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确定历史的话,华夏的历史源头就要从《山海经》说起了。

尤其是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探讨,那就是这些西方的鸿篇历史巨著都是在十八世纪左右“发现”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他们发现这些东西的时候,这些著作都是以什么方式来保存的?小羊皮还是莎草纸?或者是泥版石碑?

而且这些东西之前从未有过记载与传说,但一夜之间突然就出现了,而且全都编排的井然有序,条理分明,比华夏历史更像华夏历史。

华夏的史书,虽然其中必然有造假的成分,但在很多大事件上一般不会有出入,比如春秋战国秦两汉,这些朝代的更迭与朝中大事情以及当时的皇帝大臣人文形态,都有着详细的记录,基本上不会有假,假的应该是与君王私德有关的东西,但这对整个历史来说,影响不大,不耽误历史学者的考证探寻,因为还有野史可谓佐证。

而西方却是连具体的朝代更迭都无法考量,他们的历史全都是一团浆糊,因为当时的所谓贵族子弟也都是文盲,文字不能说没有,但完全普及不了,连贵族都不识字,那么谁来记载历史?

即便记载了历史,没有国家重视,他们又都不识字,怎么能流传下来?

在那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有历史可言?

但现在,华夏的一群作家却在正儿八经的专门开会研讨西方历史对华夏文化的影响!

郭大路站在大会的门口,越想越可乐,忍不住哈哈大笑。

笑声传到会场,很多学者转身看向郭大路,脸上露出好奇之色,不知道郭大路发什么神经。

第四百八十六章 先睡为敬

“大路,你笑什么?”

雷雨见郭大路长笑不止,也被感染的笑了起来,“人家开一个会议,你有什么好笑的?”

郭大路嘿嘿笑道:“就是因为会议好笑,我才忍不住发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