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着郭大路的话剧剧本回到团里之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翻阅。

他这人看书有个习惯,一般都会看三遍,第一遍看,乃是飞快的扫视,只看大略,第二遍则是从新将书籍的思路以及里面的人物进行一下分析,到了第三遍才是精读细读,务求将整部书里的事件人物形象都给完全消化。

但是郭大路给他的这个剧本,他看到第一遍就被惊着了!

这个话剧的背景,是京都的老茶馆,一个小茶馆几十年的兴衰,以茶馆中来来来往往的客人,描绘出了时代变迁中的底层百姓处境,以及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前后的社会情况。

这部话剧以小见大,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变幻,里面出现了十几个人物,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每个人都有他的职业以及品性个性,关键是剧本中透露出来的浓浓的京片子味道,实在是太贴切当时的社会环境了。

邵红旗搞了一辈子话剧,深知话剧的难搞,自从建国以来,华夏的话剧就一直没有得到创新的机会,不是不想创新,但写了很多剧本在台上排练,全都不足以作为剧团里的保留节目,就一直没有一个代表性的节目。

郭大路虽然在业内是个文学怪才,但写小说与写话剧毕竟还是有不同之处,邵红旗不怎么相信郭大路能把话剧写好。

但这部《茶馆》看完之后,邵红旗好长时间没有回过神来,他此时虽然没能将里面的人物形象吃透,但心中却隐隐生出来一个感觉,“或许华夏建国以来,堪称不朽的话剧节目已经诞生了!”

第五百三十六章 合适地点合适时间的合适作品

《茶馆》这部话剧,是异世界的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语言精练,通篇也就三万来字,跨度却足足有五十年,里面人物繁多,各有特色,取材与京城老茶馆,京腔京味,语言凝练传神,实在是不可多见的作品。

其实就异世界话剧作品而言,比《茶馆》有名气的多得是,比如《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等作品,这可都比《茶馆》有名气多了。

不过这都是西方世界的作品,即便是加以修改,也难以去掉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信息,况且但凡名家作品,就不好修改,稍稍变动就会减少很多韵味,反而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

在此时的郭大路眼里,无论东方世界的戏曲,还是西方世界的东歌剧,只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他都要尽可能的将之传承下来。

在文化搬运工眼中,文学作品已经没有了国界之分,但凡优秀者,皆要搬到这个世界,不过必须得挑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就像这次京都话剧团来向他要剧本,那最合适京都话剧团的话剧只能是东方风格的作品,而在异世界,东方风格的话剧中,最出名的有两部,一部是《茶馆》,另一部是雷雨。

而在这两部中,要挑选出一部最为合适京都话剧团的作品,那就只能是《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