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可是国粹,怎能让它没落?因此最近组织了一批文艺工作者配合京剧名家们展开了创新工作。李久三这个举动,获得了其余八位老大的一致同意,大家都觉得如今的京剧少了点新时代的昂扬斗志,与如今的国家文化不太相符。

李久三今天给郭大路说起这个来,倒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抱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真的看重郭大路在文学上的创作能力,但更重要的则是想要找点事情栓一下郭大路。

这段时间郭大路太能闹腾了,搞的几个大佬都感到头疼,但郭大路打又不能打,骂又不能骂,后来想了想,李久三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如今正好京剧编撰小组刚刚成立,只有一位副组长在临时协调,本来正组长是要从文化部里下派一位的,不过在想到郭大路后,这位正组长就被李久三指定给了郭大路。

戏曲与话剧、相声等表演形式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在写词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语言与乐队的配合,每一字每一句都要好好的琢磨试验才行。

寻常的戏曲创作,都是作家们与戏剧名家边商量边修改,每写完一小段之后,就得由戏剧演员演唱一遍,看看效果。这样反复修改,极为耗费时间。

在李久三看来,只要郭大路肯加入编撰小组,他要想创作一部质量过得去的戏曲的话,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那是想也不要想。

要知道,很多戏曲都是被打磨了无数遍才被搬上戏曲舞台的,甚至搬上舞台之后,还会继续修改,直到一直不能修正为止。而以郭大路的性子,他只要肯接手这个摊子,那肯定会要做到尽善尽美,否则他这大宗师的脸往哪放?

但是隔行如隔山,郭大路想要写好戏曲唱词,就必须要对戏曲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甚至要做到精通,才能将唱词写好。而戏曲这种东西,没有长年累月的研究,如何能做到精通?很多戏曲演员,演戏演了一辈子,也都不够一卖,郭大路再聪明,想要把京剧给弄明白,那怎么也得好几年才行。

有着几年时间的过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戏曲文化的熏陶,相信郭大路的性子也应该会平和很多,这无论是对文化界还是对国家,那都是一宗好事,几位老人也能消停几天。

“没问题!”

见李久三给自己派任务,郭大路拍着胸脯毫不含糊,“不就是京剧么?无论是唱词还是配乐,我都能给你们搞出来,不过呢,咱们在商言商——”

郭大路看向李久三,“你给多少钱?”

第五百四十四章 你下来啊

“你这家伙怎么这么财迷?”

李久三手指郭大路,忍不住哈哈大笑,“你有不缺钱,我给你再多,你也不稀罕!这样行不行?你要是真能创出新的戏曲来,我安排你去文化部担任戏曲工会的副会长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