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这家伙在十多年前就因为这么搞,被封杀了十年,现在好不容易把他放出来了,他又开始搞事情,使得相关部门的人对他有很大的意见,觉得这小子屡教不改,实在是有必要让他清醒清醒了,上次奥运会开幕式的事情还没找他们算账呢,他又这么蹦跶起来了。

贺铸嗅觉灵敏,发现不对后,立马第一时间赶到了宝兰城:“大路,哥哥被你害苦了!”

他一见到郭大路就摆出一份便秘脸:“你让我拍《鬼子来了》,现在倒好,我拍是拍出来了,可是又惹了一身骚,还得罪了很多人,现在片子又被打了回来,人家不让过审。”

他瘫在郭大路面前的躺椅上,看着拍摄现场忙碌的演职人员,舒舒服服的伸了个懒腰:“还是你这里舒服啊!妈蛋,为什么我拍戏的条件那么艰苦,你这里怎么这么享受?”

他对郭大路道:“这件事反正我是不管了,你看着办吧!”

第八百四十五章 少玩火

就在贺铸找郭大路诉苦的同一时间,华夏广电内部的人员还在争论《鬼子来了》这部戏到底应不应该过审。

你要是说这部戏映射时政吧,说不过去,因为这部戏拍的是日寇侵华时期的事情,真要是有什么批判意义的话,那批判的也是之前的政府状态,要是那如今的政府代入进去,未免有点太过对号入座。

可要是说他的电影的讽刺意义太浓了的话,这也说不过去,人家嘲讽的是现象而不是特指的国民,电影所要表达只是一种人性而已,以这个借口不让过审的话,也不怎么站得住脚。

要是说这部电影过于丑化日军,将日军描述的太过残忍的话,那更是脑残的借口,历史上的日军比电影中还要残暴的多。

就连“影响中日关系”这个帽子都不能扣,说出来还不够丢人的呢,堂堂华夏人竟然维护日军在华夏的形象,恐怕老祖宗都能气的从坟地爬出来。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审核小组的一批人都很难给贺铸一个肯定的答复,只是说这部电影不能过审,希望他能回去好好改一改,至于改成什么样子,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一个指引方向,他们是管审核的,又不是拍电影的,其中的轻重拿捏,完全要贺铸自己来才行。

“你们说,咱们把贺铸的电影打回去,是不是不太妥当?”

审核组的吴建明在办公室内向同事周海涛询问:“我总觉得这部电影还有通融的余地,就题材而言,也没有多过火的镜头,就是叙述方式让人看完后不太舒服。真要是说起来,其实问题也不大。”

周海涛也点头道:“是啊,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也觉得可以通过,不过得给贺铸一个警告,让他不要老是拍这些太过阴郁的故事。”

办公室里其余的几个同事也都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