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两个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人,却因为一系列巧合的事情,成了路上的同行人。

这部电影将华夏特有的春运给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一到回家过年的时候,无论贫贱,都想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李成功在飞机返回之后,就算是做硬座绿皮火车,也得返回老家,这种过年必须回家的华夏人特有的文化习性,不是华人的人,基本上很难理解。

这部电影明面上说的是李成功在路上的一系列囧事,实则实在寓意李成功本人的生活也像这一路上的狼狈百出的情形,充满了窘迫与尴尬。

这样一部搞笑而又温馨一点的喜剧,在整个喜剧电影中,其实已经算的上是非常好的片子,只是里面的关于乞讨的片段,令人看了之后感动荒诞,电影中把这种跪地乞讨的女人设计成真的需要钱治疗孩子的老师,但在实际生活中,华夏绝大多数乞丐,都是骗子,完全不值得同情。

在当今社会,只要有手有脚,不是残疾人,就能有一口饭吃,因为特殊缘故当乞丐的人,那些人确实值得同情,但是事实上,社会上的真乞丐少的可怜,满大街都是假的乞丐,完全不用同情。

在郭大路看来,要饭要饭,要的是饭,跟钱没半毛钱关系,只有要饭吃的乞丐,才是真乞丐,其余的都有骗人的嫌疑。

因此他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特意在电影里夹杂了一个文字注释:(电影里的情节,请不要当真,真要是遇到这种乞丐,完全不需要理会)。

在电影里故意加了这么一个注释,而且还是针对现实中乞丐的注释,而且明显的具有感情色彩的倾向性,这在华夏电影史上,还是独一份。

现场观众看到这个文字注释之后,有些人直接就笑喷了:“北城导演怎么跟郭爷似的,不惹点事情,心里就痒痒!”

这种街头乞丐,骗取了很多年幼无知孩子们的同情心,很多人直到长大之后,才对街边是乞丐有了切实的认知。

现在见电影里,导演特意针对这乞丐行为进行文字注释,很多人都笑得不行,北城导演这是被乞丐伤害的多厉害,才在电影里做出这种注释来啊?

不过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格调极为轻松,而且非常接地气的一部喜剧电影,而且不但接地气,还应时应景。

电影里的人物是春运回家过年,而现在放映的时候,正是大年初一,这让很多大过年来看定影的人,都深有体会,心有所感,对电影里回家过年的那种拥挤情形,更是十分的熟悉,因为大家刚刚从这种拥挤的场景中经历过,而且过不几天,还要重新经历一次。

这么一部电影,在大年初一上映,自然而然的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除了电影里牛耿的乌鸦嘴外,其余的事情,很多人在路上都经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