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清史在编撰完毕之后,郭大路增删了好几次,最后才完成定稿,拿到国家文史馆进行审核,同时开始了内部大讨论。

郭大路在写这部历史的时候,完全是以一种极其冷漠冷静的视觉来写,就像新闻媒体播放的报道一样,某天发生了某件事,那个国家发生动荡啦,死了就几个人啦,全都是客观真实的报道,而不加任何评论。

事情就是这样,至于后人通过这些事情得到了什么反馈,推测出什么事情,那就与郭大路这个编撰者无关了。

这段历史从明末清初开始,一直到宣统,期间种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郭大路觉得有必要列入史册的人和事,都被他写了进去。

他是完完全全按照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书写,里面种种残忍黑暗的事情,绝不隐瞒,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美化,但也不差丑化,还后代一个真实的历史。

这么多年以来,华夏的历史从来就没有真相,只是残存着一个道理,成王败寇而已。

但是郭大路这一次却想要给历史一个真相,将一些血淋淋的现实展现在大家面前。

告诉大家,历史就应该是这样!

这部书刚进文史馆,立马就引炸了整个史学界。

郭大路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第一千章 向太史公靠近

自从华夏新朝建立以来,国家部门对于历史修缮问题一直都十分的在意,最近也在搞清史研究工作,把编撰清史作为国家工程来做。

只是在史料研究上面,很多地方都存疑,再加上编撰人员实力的参差不齐,导致这个大型历史项目一直没能完工,而且在修订方面,争议争议一直不断,进展十分缓慢,到了现在,对于明末清初的那些事情都不曾下定论,几个历史派系的学者们互相否定对方,导致研究工作裹足不前。

没想到他们上百号人搞了这么多年都没多大进展的编撰工作,却被郭大路一人给搞定了!

自隋以来,私人修史的事情已经被官方禁止,历史基本上都是由官方史馆来搞,私人修史极少出现了。

官方修史有个好处,那就是人多力量大,史料翔实,体例完备,只是在考订上面颇有粗糙之处,尤其是屁股坐的不怎么正,因为是官方修史,自然要美化本朝,在有些事情难免会效仿孔夫子,做出笔削春秋之举,有些历史事件有可能会模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