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真我、千界、岁月、万物主!(大结局)

即便精神之种不是每一处都存在,能长出宝药的更是稀少,但基数一旦上去,到手的种子同样非常可观。

尤其在陈屿放开了手,一举分出以千百计的分神后,设置下机械的准则,由这些并不完整的分神去做重复繁琐的探寻工作,一下子就将自己解脱出来。

而仗着拥有法相,对其力量逐渐清晰明了后,他也不怕力量流失分散。

本我在此,恒元如一,更始不变。

法相就是他的本我,是锚定在此间那牢固不可破的“一”。

陈屿并非最近才意识到这点,在凝聚法相后,他就一直在研究体内的光轮,那洞察与学习就能反馈法力的机制,以及根植境界之上的姿态,让他浮想联翩。

直到分神、分身的出现,分身术带来了可贵的劳动力,将他从无趣的琐事中解放出来,联想到最初时自己在天外天搭建各个点位,不得不为了收缩力量而放弃元神化身。

两相对比,其中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法相的出现。

而当陈屿以分身驾驭飞舟去往天涯海角以及外宇宙时,其中主次之间若有若无的联系愈发明显。

于是他有了类似的猜测。

一年多里,陈屿思考了很多,渐渐捋清楚了法相的关键,察觉到这道光轮似乎就是自己的本我凝聚,是意识与世界交互的真正升华——寻常修炼难以达到这点,因为不够平衡,唯独他,靠着灵机,点化出了这千变万化的光轮。

“任凭如何变,也仅是自己。”

变中有动,所谓学习反馈,不过是以自我去贴切世界,截取了天地造化。

“截取也不对,应该是复刻。”

这是灵文的原理,被法相化入自身,用的相当熟练。

正是在这种摸索中,他慢慢领略到自己下一步应该如何走——造化之境不该止步于逍遥景,若说雷劫境是积累,是构筑法身以此循法逍遥天地的基础,那么下一步,理应基于此更甚,将一切爆发开来,从精神到元神,从内息到法力,从肉体凡胎到法身……

万物有始,生灭不止,他需要在一场极致的爆发中将积累至今的所有都提纯,炼化彻底,化去不适合自身的力量,那些都属于杂质。

这是劫,造化劫。

爆发,生灭,死亡已经不能形容,不止肉身精神,连意识都要吞没下去,一同熔炼洗净。唯一的立足点便是他的本我,需要真正明晰,才能渡过这一关。

秉天持地拿日月,造化炉中见真我!

有了主意,陈屿为此准备,域外星空中的分身已经不知跑到哪里去,太遥远,思维都无法联通传输,仅有时而反馈的法相变化才能告诉他,分身无恙。

同样的,这也验证了他的猜想,让陈屿愈发肯定自己下一步的路,就是以法相为根基,彻底炼就真我。

而为这场真我之炼的准备,他用去了不知多少精力。

……

靖安二年四月,陈屿法相反馈,法力增幅些许,又洞穿了两百深层,得见一片乌蒙蒙云光,有呢喃声响彻……

靖安二年六月,第五代元灵根长成,效果拔群,一滴便可让普通灵植节省数年的成长,催熟之力尤为恐怖……

靖安三年九月,法相接连鼓荡,他猜测许是分身发现了新的星辰?或者陨石带?总之短短时日间,大量新的的描摹出现在光轮之上,反馈极为凶悍,两日间,法力足足暴涨三成!逍遥境走出一大截。

靖安五年二月,天大雪,蟠云山遗留的灵矿终于成熟,被陈屿取来,与现世中收集的秘宝融合,炼制了一件葫芦状的灵器,可吞吐云雾,析出杂物,有纯化、腐蚀两种效果。

靖安八年十一月,法相圆满,境界也在不断的反馈中走到了逍遥境的极致,相比最初时,已然强大了不知多少倍。

陈屿也就此,在准备了将近八年之后开始了炼就真我之路——

岁月如梭,光阴似水。

山下的石牙县冷了又暖、春去冬来。

城头的旗帜变换,随着大陈的军马与官吏入内,终于是停歇了下来。

这里曾出过仙家福地,也曾有白雾笼罩山峦,不知仙神何在。

有人寻道求玄,有人慕名为宝而来。

往来之人不绝,渐渐撑起了这座边陲小城,倒也繁华了几分。

城内,有衙人走动,防备着鸡鸣狗盗之辈,声声呼喝,往日里让百姓静若寒蝉的动静此刻却格外让人安心。

新国治下,至少如今要比前代好太多太多。茶楼酒肆种传出的阵阵哄笑,有戏子低吟浅唱,有老者抚须说书。

“说这天下合久必分、久分必合,自前赵以降数百载,咱大陈一统合该天理,正应了了千古大势!”

“今儿个,咱就说说这一统之路,道道当今那满朝文武的奇事……”

陈伐北齐并不令人意外,这已经是靖安四年的事了,距今近二十年。

已是隔了一代人,战乱烽火对眼下的年轻人而言显得太远,他们很难再去体会那动乱的时代。

如今已是宝定二年,太祖陈庆忠开国后励精图治,伐河间、灭北齐,一统南北万里山河,寰宇重归于一。

其后人亦有大智,以后继之君压服了一众开国文武,总算延续下大陈基业,不再如前朝那般转瞬更迭。

除去朝堂的稳定,民间的繁华,二十多年前,一场星落雨让大地焕发别样生机。

不知不觉中多出许多能人异士。

海州有剑客,传闻原本独臂,却一夜恢复如初,剑术惊人,一剑耀天。

通州有武人,气血无匹,据说皮膜筋骨四练大成,力能扛鼎。

又有独行道人,高妙绝伦,飘飘乎遗世独立,百般道法信手拈来。

而种种奇特中,又以真武山之名最为惊人。当年战乱波及,有道人下山,可掌控风火,可劈石裂金。

为世人惊骇,直言此间有真仙。

又十年,更有坤道行走天下,挥手间行云布雨,腾云驾雾,众目睽睽下牵移三尺青锋若流光飞矢,短短数息将数十贼人斩首。

真武山扬名,遂被皇帝封为天下第一真道,无数达官贵族上山求道,却皆被拒之门外,如此五六年,真武山下的重楼城反而愈发壮大,寻仙之人不可计数。

世间仿佛真的变了,这几十年里,时不时就有人传闻看见了神仙,或是脚踩青红飞剑,或是凭虚度空,或者引诸多变化之兽类作驾,以云雾为车,踏山峦如平地。

但终究仙人太远,红尘太近,不知是仙人们故意躲着,还是在惧怕什么,越是热闹的地方,那些故事里的仙家就越少出没。

大抵真是喜好幽远僻静罢。

实则却是另一般原因——刚刚起步的修士们自然渴望在凡俗闯下莫大名头,然而又多被红尘中巨量的人念阻拦着,除去早年发现了一些不知原因形成的独特宝地外,寻常地方都不适合修行。

故而甚少出没,愈发向往山野。

随着修法在人世间传播开来,修法长生便要离开俗世,这无疑让不少心志不坚的人打了退堂鼓,但寻仙问道者依旧不在少数。

总有那么一些幸运儿能找到遗漏山野的灵药、宝地,又或者从传输空道中演化而来的地脉,汇聚灵性灵气,天然的福地。

更甚者还拾取到地脉喷吐的灵种、宝料或半篇功法,价值连城。

就这样,在磨磨蹭蹭与步履蹒跚中,人世的修行终于还是踏上了正途。

红尘熙熙攘攘,映照无量。

人心汇聚在天,在旁人看不见的世界极深之地,一口空洞屹立。

漆黑空洞中,有无数人念沸腾,灵性如同天河之水倾泻,冲刷着正中央的一道微小人影。

陈屿已经洗练了不知多少年,真我如宝玉,法相也早已不是光轮模样,化作一层模糊的光色,笼罩自身。

某刻,随着最后一缕暗沉微光从体内洗练而出,跟着无尽人念和灵性冲刷不见,体内的法力彻底消失,血肉也消融,精神元神通通溶解,只蒙蒙光色照耀,最后重新凝聚成型。

真我炼就,再无缺漏!

……

半年后,彻底适应并进一步开发了当前境界的陈屿站在看似无边无际的天外天中。

他一身金光闪闪,这是真身,并非元神体,内部流转着某种极为高等的力量。

挥拳,打穿了空洞,那一团团星云此刻再清晰不过,他这才发现自己以前感知有些错误,将其认知成并列,实则这些星云并非同一平面,而是相互镶嵌,但从微观看去又彼此平行的一种极为诡异矛盾状态。

其中隐藏的事物他也不陌生,正是人心之念——却非今时今日,而是更久远时代沉寂下来的渣滓。

难怪遇到更有活力、更高纯度的精神力量会将其当做鱼饵,迫不及待吞噬。

空洞之下与天外天的小念世界联系,两者都根源自人念,但一个上浮,一个下沉。

一个化作了千奇百怪、能孕育精神之种这样宝物的菁纯之地,一个则隐没暗处,沉眠在幽暗中吞噬一切。

陈屿已经找到了深层中的漆黑空洞,那里的最上面确实链接天外天,但却是小念世界的顶部,而霞光海底下他虽然没去,但也能推测出大概是通向这片满是星云的虚无。

天外天仿佛一个套子,将整个星辰包裹起来,一层又一层,数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