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北京之怒

温柔的温暖的夜,笼罩在北京的上空。

景山顶上的亭子在灯光照射下,好像几颗璀璨的宝石,与深沉夜空中那一弯明亮的月牙儿遥相呼应。

天上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月牙儿斜斜地挂在空中,似乎想向这片古老的土地诉说自己的孤独。

方自归站在餐厅外的露台上陪几个老外抽烟,给老外介绍说:“我们住的地方呢,是老北京。这一片是北京的cbd,那几栋写字楼里有很多金融机构和国际大公司入驻,这边应该算新北京。”

“看起来很现代化。”一个老外说。

“也很漂亮。”另一个老外说。

不远处的三环路上,一座立交桥在灯光照射下像一朵金色的莲花,向四面八方张开自己的花瓣。立交桥的周围,几座摩天大楼一层一层、一点一点的繁密灯光像无数的小星星,与星辰寥寥的夜空形成了鲜明对比。东方的天边,一层深紫色的云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汽车轮胎摩擦沥青路面的声音,一阵一阵传来。楼下种着一排棕榈树的长条水池子里,一股股喷泉被水下灯照得五颜六色,“汩汩”地往外冒着水。

夜。繁华。

奥洛夫推开门,对抽烟的这一小群人喊道:“嘿,分享要开始了,都进来吧朋友们。”

这是一家在四星级酒店里的美式西餐厅,这一晚被多卡集团包场了。晚餐结束后,餐厅被收拾布置了一下,就在餐厅里进行北京集中课的最后一次嘉宾分享。

最后的分享嘉宾阵容相当强大,一下子来了三位,都是正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欧美人士。一位是美国某财经杂志记者,美国人雷尔夫先生;一位是瑞典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瑞典人胡尔达小姐;还有一位是美国某投资银行基金经理,瑞典人塞谬先生。

奥洛夫按照美国总统所强调的美国人优先的原则,宣布了分享晚会的开始,“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们请雷尔夫先生开始分享。”

奥洛夫并没有介绍三位分享嘉宾,因为这几位客人和大家一起共进了晚餐,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三位嘉宾坐在排成一排的三个高脚凳上,对面前坐在餐椅上的多卡集团的一群员工们居高临下。

坐在三人中间的雷尔夫喝了一口咖啡,再把咖啡杯放回身边的高脚桌上,转动了一下身体,开始说:“各位朋友,你们来到中国,降落在崭新的首都机场,沿着平整的高速公路进入北京市区,在现代化的酒店里上课,现在喝着浓香的用巴西咖啡豆煮的黑咖啡,这感觉不赖,是吗?”

“是的,”人群里传出一个声音,“就是黑咖啡不像你说的那么浓香,也许咖啡豆是中国产的。”

人群中发出一阵小声的哄笑,雷尔夫微微一笑,接着说:“可是这种不赖的感觉是一种错觉。你们来北京只有几天,而我已经在这里居住了三年,我将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