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们都知道这是掉脑袋的买卖,不过入了会,也就身不由己。现在安老大惹了不该惹的人,巨熊帮又咄咄相逼,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才想向项捕快求助。”

至于不向官府报信的原因,不说项央也知道,无非是信不过王英那帮老油条,怕这边帮他们破了案,那边转身就把他们抓起来,若说对这帮捕快最了解的,还是帮会中人。

而项央在他们看来属于岁数小,心肠好,耳根子软的角色,再加上刚刚帮他们解了围,这才破釜沉舟向他告密,当然,如果他不答应,这帮人估计也不会放他离开了,看后边几个拿着钢刀的汉子就知道这些人的打算。

项央倒不怎么担心,只是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比如安老大是小刀会的帮主,起家的底子不干净,这些王英他们就查不到?只怕拐卖案一发,县衙第一个盯上的就是安老大和小刀会。

还有这帮人只说安老大过去参与拐卖,但蓝大先生的儿子是不是在其中呢?如果不在,他这么冒失的闯进去,未必能讨得了好。

这个案子之所以变成大案要案,起因就是蓝先生在背后发力,说句难听的话,没有蓝大先生的儿子失踪了,安远县未必会受理什么拐卖案。

这是现实,而他如果真要掺和进里面,肯定也是以帮蓝大先生找回儿子为第一要务,剩下的才是为民除害,解救无辜之人。

不是他趋炎附势,谄媚小人,而是现实如此,他要是不听王英的安排擅自卷入案子里,还没有成果,完了又得罪了小刀会,这就是只付出不收获。

项央没有为他人付出奉献的精神,从本质上来说,他也不是什么忧国忧民的圣人,有点小聪明,有点自私,更多的还是为自己的利弊考虑。

第三十五章 两个任务

“也就是说,你们其实也不知道蓝大先生的孩子是不是安老大派人拐走的?”

项央摸了摸下巴,抬眼看着青年和身后大汉们忐忑的表情,这帮人想借着他的手搬倒自己的老大,从而退出小刀会,毕竟老大都没了,小刀会不散自溃,同时,他们又不想因为自己过去拐卖的犯罪行为进班房,想找自己解围。

“八九不离十,项捕快,最开始我就说过,安老大从拐卖人口起家,又是个心狠手辣吃独食的,这安远除了他没人敢这么干,所以我们有九成的把握是他做的。”

末了,青年看到项央脸色还是没有松动,继续道,“项捕快想是猜测县衙王捕头应该早就注意到安老大了吧?

事实上从案发一开始,安老大被王捕头叫道衙门盘查过不至于一次,不过始终没有收获,原因就在于安老大将拐卖的人藏在一个十分隐蔽之处,没有人证物证,拿安老大根本一点办法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