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页

文良纯沉吟:“闻道的建议倒也可行。不过,你毕竟是道士,对很多事不够了解。自古以来,朝廷教化百姓,靠的都是读书人。”

杨旭点头附和:“不错,寻常百姓不识字,听不懂诗词,还要靠读书人解读。”

文良纯继续道:“而读书人崇尚传统,你发明的那种表演形式虽然还行,却太……闹腾,登不得大雅之堂,大部分文人只是看个新鲜罢了。”

秦行之腹诽,如果真崇尚传统,你们应该玩儿楚辞汉赋,诗词就登得上大雅之堂了?

说白了,时代在发展,人类的词汇量越来越丰富。四个字的“赋”不够用,才发展出诗,诗也不够用了,才出现了长短句的词。按秦行之梦中世界的轨迹,以后还会出现“曲”,再往后更有四大名著之类的长篇小说。

所谓坚持传统,就是个笑话——有能耐你结绳记事去呀。

当然没必要较这个真。

秦行之笑着摆手:“两位大人弄错了,这话剧和我以前发明的东西是两码事。那种原始的诗词加默剧,如何能和话剧相比?我这话剧啊,不用读书人解读,是个人都能看懂。”

众人半信半疑,这可能么?

尽管不少读书人出身贫寒,一旦加入圣人门下,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也是难免的。这并非忘本,而是人生定位发生了变化。不识字的百姓是善良可爱的,但他们不懂礼法大义,必须咱们这些文人引导嘛。

秦行之也没卖关子,把话剧的表演形式说了一遍。

文臣们越听越不是个滋味。

搭好背景,弄一群人,扮成各种身份,不演唱诗词,也不跳舞,而是尽量往真实了模仿,靠动作和台词表演,力求真实还原场景……

百姓听说书,还得靠脑子里想象呢。这话剧,干脆连想象都替人省了,确实没读书人什么事儿。

可谁都能看懂的话,把咱们文人置于何地!

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地显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