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页

如果这些人合作都搞不定长安的门路。他还有一个人可以做切入点。那就是早已经威震天南的大侠永强永海川。

是时候请永海川到长安走一趟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通长安路

大唐时代的长安城设有两个太仓:一个位于长安城东九里长乐坡上的东渭桥仓,又被称为南太仓;一个位于长安禁苑以内,大明宫以西,龙首原上的北太仓。

南太仓主要吸纳从广运渠运来的粮饷岁供,它所在的位置也处于东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天下方镇缴纳的赋税,一般都会运到东渭桥仓。

而北太仓则是专注于供给天子六膳,充作百官俸禄,以及百司诸卫和诸军。在粮荒时也会供给京城百姓所需的口粮。

一直以来,南仓为大,北仓为小,这是天下的共识。

但是在德宗时代,泾原兵道曾经发生了兵变,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受诏平乱,却不满于朝廷赏赐,在东渭桥造反,杀入长安拥立太尉朱泚为大秦皇帝,很是大闹了一番。

之后长乐坡和十里铺又因为广运潭河道淤塞,行船不便,最终渐渐没落。

与此同时,与漕渠相连的北太仓渐渐崛起,成为与南太仓并驾齐驱的大仓。

现在凡是运到长安的岁供粮饷,仍然按照旧制运到东渭桥仓清点。但是仇士良会把东渭桥仓的粮饷运转到北太仓加以保管。

等到淮南事变,宣剑鸿身死,东南八镇粮饷不再。东渭桥仓内的东西几乎被搬空了。甚至连太仓令都辞官不干,回家清养去了。

所有人都知道,仇士良把东渭桥仓搬空,囤积物资在北太仓,就是要在禁苑亲自看管这天下的钱粮。作为宦官的本性,他对于金钱的看中,深入骨髓。

一旦雷长夜以飞鱼大娘船运转东南八镇之饷到达长安,按理说最稳妥的方案自然是令其在长安城外的东渭桥仓卸载钱粮,由太仓令点算入仓,再交于户部清查。从头到尾,雷长夜和他的宝船都不需要进长安城。

仇士良大可以之后再把东渭桥仓的东西转运到北太仓。

虽然雷长夜的船很大,根本开不进广运潭,但是它可以飞啊,飞过来就完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