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是瞎担心,一看到人们打架,银背大猩猩转身就跑。

杨叔宝上去安抚它,它给杨叔宝一个眼神:人类好暴力!

正在对着镜头假笑的辛巴倒是来劲了,它一爪子拨拉开搂着它的姑娘拔腿往这边跑:打架了打架了,快来看热闹。

杨叔宝又赶紧去拦住它,形势有些乱了。

还好安保力量充沛,几个保安上去将两帮青年分开,一个黑人青年口中大吼着‘种族歧视’还要继续往上冲,一名老师模样的中年人怒道:“都不想要学位证了吗?”

这话很有效,两帮青年不甘的对视一眼,拿起自己的东西转身走人。

白人青年最不甘心,他还没有跟大猩猩合影呢。

杨叔宝安抚下动物们,他问罗琳道:“还要拍照吗?”

排队的学生急眼了:“当然,先生,我们会遵守秩序!”

先前训斥两帮青年的中年男子带着个华裔样子的中年人走过来跟杨叔宝握手,罗琳介绍道:“这是我们学校的理事成员斯邦·迪利特先生,他也是我们学校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主席,我们能举办这次活动便是源于他的大力支持。”

杨叔宝客气的握手,连称荣幸。

迪利特也很客气的跟他寒暄了几句,然后他把身边的华裔中年人介绍出来,说道:“这是郑志义先生,是我们学校孔子学院的院长,你们是同胞,对吗?”

两人不光是同胞,还算是老乡,郑志义是京城人,但在喜都读的大学和研究生,后来到南非攻读博士,最终留在南非传播中国文化。

杨叔宝不知道这学校还有孔子学院,难怪学生们对中国人身份的他并不介意甚至有些热衷,原来国家已经把文化前路给铺好了。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郑志义给了他一个拥抱,说道:“哎呀,小老乡啊,在这里看到咱喜都人真是缘分。我自从离开喜都,这都多少年了?只回去过一趟,参加母校六十周年校庆,在此之后,飘零异国他乡,一晃又是快十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