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5页

冷孤寒心中计较一阵,咬咬牙,道:“我有信心降低九成,也就是成本为原来的一成左右!”

“好!”不顾众人震惊,李晚一拍掌,大声叫好道:“如果你能成功,本座保你成道,享受万年以上寿元!”

他麾下大把资粮,就是要集中到这样的人才身上使用。

……

很快,凡人道器试验这件事情就过去了,但它所造就的余波,却远远未曾消止。

有人笑言,冷孤寒当真是打得一手如意算盘,光靠夸几句海口,就赢得了千年以上寿元,未来还有万寿之算。

毕竟他要主持这件事情,智慧和经验,还有麾下一大帮人手,都需要远超结丹修士的寿元,才能搞得起来。

但熟知内情的人闻言,却甚为哂之。

这种说法,完全就是羡慕嫉妒的怪话,单凭冷孤寒和他麾下那帮学徒的贡献,就足以和一些道境宗师比肩,灵尊便是赐给他们全体几千年寿元,也不为过。

李晚也当真就是这样做的,在参研出成果之后,这些潜心钻研器道,一心改进道途,切合李晚理念的大师们,已经成为了体制之内最重要的智慧财富。

据传李晚甚至有计划,把这样的人才引进到自己开辟的宝界,精心保护起来。

他并不在乎这些人修为境界如何,法力如何,他在乎的是对器道的理解,对造化的深入。

这些人的器道造诣,早已经高深到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地步,只是体现在法道修为,仍然只是结丹境界,也因自身血脉根骨远古,无法沟通天地之力,尚未修炼成道而已。

但他们却已经走上了另外的道途。

李晚将这种现象,称为格物致知,致知之道,乃是一种隐学,并不会因为你对此道钻研有多高深,就体现出来,不会因为你学究天人,就比别人更强。

致知之后,还需要致用,才能转隐为显,体现实际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