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桢穿越之前时常见到网络上有人调侃赵偃和郭开是大秦“忠臣”。可就祸祸自己人来讲,赵偃和郭开加起来也比不上赵高一只手。

虽则英雄史观要不得,在赵维桢看来,历史上的秦朝灭亡有各方面的原因:律法严苛、阶级矛盾以及天灾人祸等等。就算没有赵高,也不见得这辆破破烂烂的战车能继续前行。

但若不是赵高和秦二世,也不至于亡得那么快!

只是——

现在的赵高才十七岁,与秦王政一般年纪。

诚然赵维桢想起他就膈应,也不得不认识到一点:他还是个少年人,什么罪过也没犯。

不能因为他未来可能会做坏事就送他去死吧!这不符合一名现代人的法制观念。

子芈进门之前,赵维桢就正因为难呢。

事到如今,现实情况已与历史发生了诸多变化。

赵姬不再恋爱脑,吕不韦也尚未与秦王政产生矛盾,连廉颇将军都被她接去夏阳城养老。谁说赵高就不能从一个佞臣变成一个好人?要知道他本人确实博学多才,肚子里有点东西的。

历史上没有夏阳君,便无咸阳学堂,因而赵高也没有向学堂“投简历”。

赵维桢若是不要他,他会按照历史轨迹,入宫成为一名内务官员;若是要他,他十有八()九会在学堂混得很好,搞不好还能混个教育部长当当。

可他铁定主意要搞事,从基础教育开搞不是更方便?

越想越纠结。

她长舒口气:想不通,索性就不想了。

反正她是摆脱不了用有色眼镜看待此人,那不如引入第三人视角。

“不如喊他进来见见。”赵维桢提议:“英华来替我面见,我去帷幕后面旁听。”

“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