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领工资

智能手机时代过来的人,都很难有等待的耐性。林秀芬也没有。但智能手机时代过来的人,同样也很能利用碎片时间,给自己找乐子。作为一个曾经侥幸擦到了二本线,继而被学校一脚调剂进了十年就业难榜首的动画系的选手,林秀芬是有一定的绘画技能的。毕竟她老人家是一个为了糊口,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标准社畜。

一叠信纸垫在了膝盖上,信纸正面是墨迹淋淋的狗刨式字体,超薄的廉价信纸背面一般不能用,于是林秀芬在上头画起了画。有好些年没拿纸笔,而是使用绘图板的她,颇有些不习惯。好在一法通则万法通,纸笔也好,绘图板也罢,只是工具的区别,人还是那个人,所以画还是那些画。

当然,原主没有学过画画,手腕与手指的灵活度肯定不行。这也是林秀芬字丑的重要原因之一。打字废手归废手,字那么丑绝对有原主的肌肉群不习惯写字的缘故。当然,这依然只是小事。

太阳高悬,知了声声。不知不觉,林秀芬消耗了七八张纸,终于找回了些许感觉。然后她重新拿出了一张没使用过的信纸,在没有横杠的背面重新起稿,画起了速写自画像。

速写技法看起来不够精细,但能很好的抓住人物特征。依旧手生的林秀芬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速写”画了出来,托远点仔细看了看,嗯,特征突出,可当通缉令使了!

抬头看了看天色,估摸着后勤处没那么忙碌了之后,她把自画像折好放进了衣兜里,再收拾好刚产生的垃圾,挎好簺子重新走到了二造门前。今天轮值的门卫不是熟悉的袁开运,而是个50来岁的老爷子。林秀芬报上姓名与进厂理由,他爽快的放行了。

进了厂之后,林秀芬并没有先去找杨艳贞,而是自行摸到了后勤处。如今发工资远不如后世直接打进卡里那么方便,而是得人工当面点数。而每个人的工资数额不同,再有请假、加班、代班、奖金、票证等等琐碎项目,所以工资很少有整数,又造成了点数的麻烦。

因此后勤处的办公桌连成了一排,像供销社的柜台似的,后头几个人流水线般的忙碌。介于70年代的社会节奏很慢,属实没有效率的概念,队伍进行的宛如乌龟爬,且“柜台”前还围着一群人就工资数额问题进行争执,以及总有不守规矩插队的,一团乱!

林秀芬索性掏出了本语录读了起来。相对于此时的人,她的文化水平很高,但短板很明显,她对时代特征没有概念。在竹水大队混着倒无所谓,可要跟县里的人打交道,多少要具备一定的风险规避意识。最起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有些禁忌能不踩就不要踩。

想到此处,她心里默默叹息了一句。陈海燕做点心卖,其实挺危险的。别说70年代,即使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政策仍然摇摆不定。那种混乱中,想赚钱无疑是火中取栗。的确有挺多人因此崛起,但也有更多人折戟沉沙。林秀芬曾想劝几句,但又觉得不宜交浅言深。她们两个,毕竟是陌生人,还是三观不一致的陌生人。

队伍缓慢向前,周围喧闹的谈话声却慢慢低了下来。大家好奇的目光落在了认真看书的林秀芬身上。走路都不忘捧着书的人,在恢复高考后经常见,但在读书无用论的70年代,可谓稀罕。而且,林秀芬补丁摞补丁的标准农村妇女形象,更引人注目。

没多久,人群中就有人扒出了她的身份。

“那是林秀芬,王建业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