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狡猾的太监

张渊点了点头道:“渊自知此刻并非与西原算账的好时候,只是不想马彪这事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对西原也得要早做打算!”

“嗯,其实还有一点,刚才大家说我是想大事化了,没错,我确实这么想的!”窦鼎之坦然的说道,在座的人皆吃了一惊。

“因为太丢人了!我堂堂大文的刑部侍郎居然被西原控制,还在朝中搞出了这么多风波!诸位试想,这传出去我大文岂不是成了笑话!”窦鼎之说着环顾四周,另外三位大臣被他说的一脸严肃的点头赞同。

一个国家尤其是权利的最高层,一定要保持权威,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权威是国家正常运行的根源之一。

在座的阁老们当然知道,一旦这事真传出去,必然会损害国家乃至皇帝的权威,于国不利!

“所以我主张马彪案不宜扩大,更不能定性为西原的阴谋!”窦鼎之顿了一瞬继续道:“但西原我们得开始多加注意做好准备,大文泱泱大国,不出手则矣出手便得是雷霆之击,将西原彻底打服!”

这一番有理有据的话一说,另外三位阁老谁也没法反对,虽然他们各自心中都还有盘算。

楚牧冷眼旁观,不禁佩服窦鼎之的水平,这一番话兼顾面子和里子、大道理和现实,任谁也不好反对,轻而易举的达到了将马彪案大事化了的目的。

这也正是楚牧的目的,其实今天他回宫前已经让孟达派人提前将马彪之死告知了首辅,并转达自己希望马彪案到底为止的想法,楚牧知道首辅也是一样的想法。

而且提前告知窦鼎之,也是隐隐的传递了自己的信任。被提前告知和开会才知晓,这种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果然窦鼎之说完转身回座之时,趁机对楚牧点了点头,虽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做作,却是一个善意的回应。

本来楚牧以为今日的小朝会圆满落幕,但他还是太年轻了。

刚刚达成共识的内阁,没一会儿又因为谁来替补那些被马彪牵连的官员吵了起来。

而且出乎楚牧意料的,他们吵得比刚才还起劲。

殊不知马彪案的如何处理是大是大非的面子问题,而这些空缺的官职的归属才是现实的里子问题。

比起面子,里子有时候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时辰里,老当益壮的张渊先后大战袁复和窦鼎之,积极的举荐清流派的年轻官员上位。

高光义唉声叹气的左劝又劝,一副和事佬的样子,但也趁机提了几个故乡的官员希望能被重用。

最后几个老头争的面红耳赤,都望向在一旁一直看热闹的楚牧。

“陛下,刑部除了这么大的事,必须从外面往里面塞人,打破固有的格局,方才能杜绝再出马彪这种人啊!”袁复拱手说道。

“这话说的还算是有些道理,臣推荐几位饱学正直之士,陛下请看……”说着张渊就掏出来一份名单。

“此言差矣,现在朝廷需要的是能干事的人,不是那些空谈的读书人!”窦鼎之对于张渊居然事前不商量,准备推荐那些清流颇为不满。

高光义一声叹息“哎!还是请陛下定夺吧!”

楚牧看着四人期待的眼神,觉得很好笑。

你们不是喜欢限制我么?还要否决朕决定的权利!现在要我表态?我才不呢!

“哎,朕年轻尚浅,对于这些人事的事还不了解!仓促表态于国不利!朕觉得谁来递补这些位子,还是诸位商量出个所以然来,你们达成一致了,想来就是最好的安排!”楚牧一脸诚恳的说道。

楚牧的想法很明确,这份名单他同意谁的,都会得罪一边,干脆谁都不同意!你们不是喜欢争么,那你们就争去吧,让你们争够了妥协出意见来,再来找我!

……

御书房议事刚刚结束,一名小太监便奉李正之命前来坤德宫汇报。

今日多云,不喜阳光的太后难得出来散步,便在院子边走边听小太监复述小朝的情况。

“你是说皇帝最后谁也没答应?”太后看着眼前盛开的鲜花却没有半点喜悦之情,冷冷的问道。

小太监赶紧回答:“是的!陛下让阁老们回去商量出个结果来再来找他!后来说饿了,就离开御书房了!”

太后没有多说什么继续往前走,小太监以为没事了,拱手道:“奴才告退了!”

“伱们李公公呢?”太后突然发问。

“李公公?他一直跟在陛下身边,不好分身所以派奴才来了!”

“皇帝和李公公关系怎么样?”太后问道。

小太监一时无言,他不知道太后这话是什么意思,不敢轻易作答。

一旁的秦坤轻声说了一句:“太后面前,不要多想,只管实话实说!”

“是!陛下好像不太喜欢李公公,总对他没个好脸!”小太监如是说道。

“皇帝跟哪个太监或者宫女亲近一些?”太后又问道。

小太监想了想道:“之前李公公不在,毛愚毛公公侍奉陛下,陛下好像还算满意,今天看陛下好像对管膳食的钱陶公公态度也还不错!”

太后点了点头,秦坤一摆手让小太监离开了。

“毛愚和钱陶你熟么?”

秦坤赶紧回道:“回太后,钱陶过去一直是在慈安宫当差,而那个毛愚资历不深,和哪个宫都没有什么渊源!”

太后听完走到一处花圃,看见地上有一支花已经垂下看来是要死了,微微一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