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陆笛说完,就轮到晏龙与韩龄这边交换查到的情报。

确定目标之后,查高速监控定格画面就可以找到车牌号。

那辆车很普通,是七座的商务车。

年节时分,在商都的出城高速上经常能看到这类车,多半是一家出行,要去附近走亲戚。

韩龄打开腕式电脑,指着虚拟屏幕说:“车是本省的牌照,来自蚌港的一家租车行。办理租车业务的人叫李继鹏,这是他的基本资料。

“李继鹏,男,40岁,无业游民,家住蚌港福庆小区。”

晏龙听到这里,补充说,“这个李继鹏是被人“借”了身份证,去租车行的并不是他本人。”

陆笛了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新闻。

虽然每年都在宣传,不要出借身份证替人办理手机号等事务,但是仍然杜绝不了那些看在钱的份上就“同意帮忙”的人,何况这次只是租车,当事人的警惕心更低,以为只要不是本人去办,就算出了事也不用承担责任。

“租车行附近有监控吗?”

“有,还拍到了这辆车从租车行驶出的照片,司机位置上的人戴着帽子与口罩,根据衣服样式分辨,我们又拿到了这个人进入租车行的照片,也是因此确定他不是李继鹏。”

如果动用量子计算机,大量筛查监控,就算当初租车的人把自己包成了粽子,遮遮掩掩只露出半张脸,也能画出他那日出门的清晰轨迹。

但是……

没必要。

不管这辆车是谁租的,想要做什么,但是这辆“很有问题”的车已经出现在眼前,追上去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