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页

节拍器是特制的,不会发出任何声音, 但是会被机器记录下来, 时间精确到001秒。

——而且他们每个人负责的部分不一样。

教室最前面的虚拟显示屏上,不断有红色绿色的光芒在跳动。

绿色代表准确, 红色代表偏差。

这些带有颜色的数字是培训班的学号,每隔一段还会有整体标色, 象征这段乐章的“合奏”准确度。

汪女士看着讲台下的学生。

这些机械人坐的位置很奇怪。

整体大致呈圆形,陆笛与晏龙在中前部区域, 仿佛是演奏指挥的位置,但是跟交响乐团的位置分布规律又有很大的差别,弦乐并不在两边,管乐也不集中在一个方向, 所有人手都是交替分布的。

虽然机械人手里没有拿乐器,但是上了这么多天课程, 汪女士基本上也知道了这些学员被分配到了哪些乐器声部组。

让她感到疑惑的是,这件事不知道是谁定下的。

反正不是汪女士自己,也不是其他来教课的音乐大师。

没有专业人士的意见,这些分组是根据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学员们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为什么这种分组又离奇地合适?

如果可能,汪女士真的很想要这个判定标准,这样就能知道新入门的音乐初学者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