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页

出于谨慎考虑,他没有把牛吹的太狠,只是用“一种改进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孔薄膜”作为申请理由,至于这种发明的作用,他填写的是“能够保护负极材料”。

其实,第一次申请专利的陆舟并不知道,自己的谨慎完全是多虑的。

锂负极材料这玩意儿,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专利申请,把牛皮吹上天的数不胜数。

往电极材料上刷一层漆,都有人敢自称解决了锂枝晶问题。

就和期刊上的水刊一样,专利库中荒诞离奇的故事一点不少。

至于导致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科研项目都要求专利,尤其是横向课题。看不到专利,谁管你能发几篇sci,企业甚至连投资的兴趣都没有。

再一个则是政策原因,很多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还在用老一套的思维,把别人当傻子,导致国家在专利问题上吃了不少亏。为了迎头赶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近几年来国知局对于专利申请放的还是比较宽的,甚至对于专利申请人、企业还有补贴政策。

当然了,促使专利库洪水泛滥的原因,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专利和期刊不同,后者你的论文会有严格的同行评审,哪怕登刊了都会有人拿着你的论文在实验室里反复尝试,挑你的毛病。

而前者,审核员只会核实你的设计是否和已经存在的专利冲突,并不会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检验,你的专利是否真的有那么牛逼。

期刊尚不能保证每一项“突破性”的技术都是真实可靠的,更何况专利这东西呢?

陆舟甚至都能猜到,也许从自己的专利公开到专利文件下来,都不会有人注意到这技术的价值。

除非他拿着实验数据到处推销,或者等到专利审核通过之后,将自己的实验写在论文中发表在广受业内人士关注的期刊上……

材料填好了,至于具体的专利申请流程,陆舟倒是没有自己操心,而是直接找了家靠谱的代理公司帮忙。

负责担任他专利代理人的是一位三十岁的中年大叔,名字叫韩天宇。从职业履历上看,这位代理人还是相当靠谱的,只不过那饱经风霜的职业笑容,总是让陆舟忍不住联想到银行里卖保险的人身上去。

从国内专利申请到专利的国际化,一条龙服务下来,对方全都打了包票,保证用最快的速度去办理,并签了保密协议。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这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