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页

根据红外光谱上的吸收峰,陆舟借助电脑,对电解液的成分迅速做了定性分析,锁定了电解液中所有含硫官能团以及相关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最终的结果相当喜人。

溶液中确实有多硫化合物存在,不过含量却相当低。哪怕是作为工业化的应用,这种材料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给陆舟带来惊喜的不只是对电解液的分析结果,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也同样喜人。

在n尺度下,23号样品的多孔结构能够允许电解液进入复合材料内部,增加离子导电性。与此同时,其表面的吸附能力,又能有效阻止多硫化合物向电解液中扩散,从而有效遏制穿梭效应。

而这也印证了陆舟的说法,空心碳球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方向。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比表面积高达30252g-1,直径为69n的空心碳纳米球,正好满足陆舟此前的预测!

即,比表面积在【23262g-1,37622g-1】区间,直径在【60n-70n】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扩散!

“难以置信……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康尼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如果不是担心大声讲话会干扰了仪器,他甚至忍不住大声呐喊出来。

陆舟的嘴角也扬起了一丝笑意,心中那颗悬着的石头也算是落在了地上。

虽然离彻底解决穿梭效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也别太兴奋,我们并没有完全解决穿梭效应,”停顿了片刻,陆舟继续说道,“最多500转之后,正极硫材料的损失速率便会上升,与此同时比容量衰减速率也会开始放大,这项技术还有待改进。”

康尼忍不住说道:“伙计,你对自己要求的太严格了。如果所有人都要求研究成果一定内被工业界拿去做成产品,我们的实验就不用做下去了!”

这话康尼倒是没有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