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页

将它摊开在桌上,陆舟从第一页开始,仔细研究了起来。

想要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不容易,莱曼·斯皮策的笔记就和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样,字迹潦草的同时,还夹杂着一些意义不明的简笔画。

也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写下那份遗嘱,把自己的手稿全部捐赠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陆舟觉得,若是换成了自己,他肯定不会容许这种“意义不明”的东西留在世上……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陆舟将它从头看到了尾。

虽然很多地方难以理解,不过看完了之后,他还是感觉受益匪浅。

尤其是对于完成仿星器最终设想的前置技术,莱曼·斯皮策的判断,和他自己总结出的结论基本上吻合的。

“……难以想象,这竟然是六十年前的东西。”合上了这本陈旧的手稿,陆舟不由轻声感慨,给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评价。

哪怕是放在现在,将这笔记中的思想和对仿星器的设计理念提炼出来,依然可以得到一篇学术价值不小的论文。

当然,这都过去六十年了,这个工作肯定已经有人做过了。

将手稿放在一边,看着整理在笔记本上的内容,陆舟陷入了思考。

可控核聚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无论是它本身的意义还是背后所蕴藏着的广阔前景,都足够引起他的兴趣。

然而问题是,他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是更接近常温的超导材料?

亦或者,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尝试着去研究“等离子体在仿星器中的运动规律”?

前两者是应用层面,后者则是理论层面,无论是哪个难度都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