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页

然而时代总是在变化的,五十年前是一个样,五十年后又是另一幅样子。托克马克虽然一直有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最关键的脉冲放电时间却陷入了瓶颈。

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最近华国也在重启仿星器相关项目,比如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向华国湳华大学交付的h1—heliac仿星器,再到西湳交大与日国核融合科学研究所共建的华国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

不过,即便重启了仿星器的研究,以华科院为主的国内科研单位对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的主流选择,依旧集中在托克马克上。

毕竟科研本来就不存在标答这种东西,各种研究思路能够百花齐放,才是一个健康的科研环境。

对于一名学者而言,坚持自己的研究思路继续做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谁是正确的,谁有是错误的。

那都是交给历史去判断的事情。

这时候,坐他旁边办公桌喝茶的刘长乐,瞟了一眼他的屏幕:“这啥论文?咋这么多我没见过的公式。”

“陆教授写的,”任勇笑了笑,“看不懂很正常,我也只看得懂摘要。”

“陆教授?”刘长乐微微愣了下,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出来国内等离子体物理学界,有哪个姓陆的大牛。

任勇:“普林斯顿的陆舟,不然还能是谁?”

听到这个名字,刘长乐愣住了。

陆舟他当然知道。

可是这个人……

“他一个搞数学的,还懂核聚变?”

一听这话,任勇顿时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