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页

两人毕竟也算是老朋友了,见面之后陈玉珊也没有寒暄,立刻从包里取出了一份合同,邀功似地放在了桌上,看着陆舟微微笑了笑。

“看看这个。”

从桌上拿起了那份合同,陆舟简单地扫了一眼,随口问道。

“这是?”

听到陆舟的询问,陈玉珊抿嘴微笑,开口说道。

“中山新材的融资意向书。”

“中山新材?”对这个名字有些耳熟,陆舟随手翻了翻意向书的内容,“以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专利使用授权以及1500万元交换15股份,双方在技术研发上展开合作……买这公司有什么用吗?”

投资上的事情他基本上不会过问,不过涉及到重大的决策,陈玉珊都会拿来给他过目。

咬着吸管的薄唇轻轻吸了一口冰美式,抬起头的陈玉珊看着陆舟笑了笑说。

“国家最近不是在搞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吗?国内几家新能源汽车巨头都在参与这项工作,据说是打算将电池部件从整车中分离,然后统一制定一个标准化的电池规格,由专门的电池厂家生产。预计到时候会有400亿以上的补贴进入电池生产市场,现在正是涉足电池生产的最佳时机。”

“考虑到我们没有生产经验,想要吃到这块蛋糕的最好方法,就只能搭别人的顺风车咯。”

这个电池标准化,陆舟是知道的,毕竟这个建议本身也是他和上面的人提的。

搞了电池标准化,就相当于以后只卖车不卖电池,到了加油站如果不想等待充电的话,可以直接更换同型号的电池继续上路。至于什么使用损耗、电池损坏等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是可以折算在更换成本,以及规定不得私自拆卸电池的用户合同中的。

考虑到未来三年将聚变电站普及率提升到80以上的计划,到时候电力成本会异常便宜,就算折算了所有一系列的成本,新能源汽车平均每公里的开支,也要远远低于传统燃油汽车。

不过这政策还没下来吧?

至少陆舟一点风声都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