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5页

果然,陆舟从他的抽屉中,找到了一本像是研究笔记一样的东西。

翻开了笔记的扉页,他顺着那一行行工整的字迹与算式,一直往下读下去,眼中也渐渐浮现了几分意外的色彩。

这种意外倒不是源于对这位米罗教授的学术造诣的惊讶,事实上这个世界已经没有谁能够在这方面给他带来更多的惊喜了。

只是让陆舟意外的是,他原本以为这位米罗教授只是陷入了对“宇宙有灵论”的狂想,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还为这一猜想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或者说宗教纲领。

简单来说,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宇宙有灵论”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再往下便是衍生出了“宇宙是某个高等意识主观行为的投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以及“这种宇宙意识体并非是无法沟通的”。

而这似乎是在说,那个抽象意义上的“宇宙之灵”,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进行交流的。

这听起来就好像是唯心理论一样。

在上帝创造论和宇宙有灵论的基础上,叠加了意识决定论。

如果让陆舟这个鉴定的唯物主义者来评价,那便是简直五毒俱全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宇宙有灵论的部分,这位米罗教授是经过了严谨地理论论证的。即便这一过程中融合了大量心理学术语,以及大概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自造词,但至少能够看出来他是尝试过运用科学的思想对这一理论进行分析的。

然而,到了意识决定论的部分——也就是“宇宙之灵是可以与之沟通的”这一部分,他似乎彻底放弃了对它思考,而像是默认了这件事情一样,将它作为结论写了下来。

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不严谨的。

至少,他应该在论述中加上“可能”、“也许”这样的字样。

过了大概二十分钟那么久,终于将笔记从头翻到尾的陆舟深呼吸了一口气,将它合上,接着看向了身后那位陪他一起进来的警察。

“这本笔记,我可以带走吗?”

“恐怕不行,”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那名警察用抱歉的语气说道,“这是死者的遗物,也是案件相关证物的一部分。恐怕得等到结案之后,和死者家属协商,您才能将它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