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页

王二柱现在已经开始两头跑了,煤省柴油机厂那边的发动机测试要参加,这边的汽车分厂的建设,也要参加,忙的不可开交。不过,浑身精力充沛的王二柱,干的更加卖力。而且,逐渐展示出来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来了。

听到了这话,谢惠民眼睛睁得大大的,一机厂的人,简直就是神了,仅仅根据设计,就能推断出来这么多的问题!

在拿图纸的时候,冰城厂那边,也把最近试车遇到的问题,说了一通,其中就有这个要命的负重轮的悬挂问题,扭杆已经断了两根,特殊强化了也不行!

他们是在试验中发现的,而一机厂这边,仅仅根据图纸,就能推测出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这就是专家啊!

第0690章 劳动最光荣

任何车辆,都是需要有减震的,否则,直接刚性连接的话,地面的震动传递到车体上来,那里面的人可受不了。

就拿汽车来说,货车使用的是钢板弹簧,相当硬,乘坐不舒服,面包车也是这样的悬挂,而轿车呢,低级的使用整体悬挂,高级的使用独立悬挂,乘坐就相当的舒服,尤其是上百万的高级汽车,使用空气悬挂,过减速带的时候不减速,都可以看到车体稳如泰山。

而在坦克上,悬挂也经过了多次的改进,最初一战二战时期,采用大型螺旋弹簧的悬挂,曾经也是流行过的,但是太占据空间,所以到了后期,悬挂的不断进步之后,主要采用的就是扭杆悬挂了。

说起来,和扭力梁悬挂还稍稍有些类似,一根横穿车体的扭杆,两边各向着两个方向,伸出两个摇把的弯曲来,然后,当遇到颠簸的时候,负重轮就会带动这个摇把,扭紧那个扭杆,利用扭杆的弹性起到减震的效果。

从二战时期,一直到现在,坦克主要的悬挂方式就是这种,甚至是最先进的豹-2坦克,用的也是扭杆悬挂,至于比扭杆悬挂更高级的,那就是气液悬挂,在每一个车轮上有一个气液动作筒,用来进行减震,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很高级,但是加工难度很大,当初的三液样车,用的就是这种悬挂,很快就宣告失败了,漏油就是个无解的问题。

321底盘,用的也是正常的扭杆悬挂,但是,由于前后两个负重轮,和中间的负重轮间隔太远,所以,前后负重轮在颠簸的时候,行程太大,这样会给扭杆提出来了严重的挑战,时间长了,扭杆因为金属疲劳而断裂,那也就是常事了。

现在,王二柱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

“只增加扭杆的强度是不行的,因为它承受的力量太大了。”秦振华说道:“我们要另辟蹊径,我建议,在这些地方,增加两对液压减震器。”

只用扭杆不行,那就要上液压减震器了,双管齐下来解决问题。

大家伙坐在一起,研究了三四天的图纸,大大小小的技术改进,提出来了一百多条,全部记录在册,然后,进行详细设计,完成之后,就能打造原型的底盘样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