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页

于老和贺老,在上面都皱起来了眉头,下面这些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他们心中也是清楚的。

“咳,咳。”于老咳嗽了几下,下面才安静下来,然后,他望着秦振华,说道:“如果把一个大项目,分解开来,每年完成一个小目标,这样的话,是否代表着我们前期一直都在投入啊,如果投入太多,看不到最终的结果,那我们最后怕是会出变故啊。”

国家毕竟是经费有限,从内心上,于老是认同秦振华的这个方案的。

但是,这个方案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军队要的是最终结果啊,这样下来,会不会拖延了时间,然后导致最终军队放弃这个项目?

“这个得看怎么处理了。”秦振华说道:“我们就拿坦克炮弹来说吧,我们开始研制125毫米坦克炮之后,必然会是一个技术上螺旋上升的过程,初期研发的炮弹,穿甲能力达不到部队的要求,但是,相比105毫米炮,肯定是会强的,这样,虽然部队不会大批量地采购,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卖出去啊,卖出去,就能赚钱,赚了钱,还能继续支持接下来的项目的研发。复合装甲方面,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把先期研发出来的产品,打包卖出去。这样的话,就会在效益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问题,研发出来的产品能卖掉,能换取资金,就更容易支撑我们的接下来的研发,也可以减少国家的投入。”

“没错,说的好!”贺老在那里拍板了。

第0781章 责任感

在坦克技术方面,各国其实都是保密的,自用的性能高,出口的性能低,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装甲部队的威慑性,到了真正面临战争的时候,这种保密也可以让坦克部队在战争中取胜。

苏联是这么干的,美国也是这么干的,只是美国降低档次的手段比较合适而已,因为人家的技术原本就是最高的,降低一些也无所谓。

德国人的豹-2坦克,现在是世界第一,但是,德国人要出口的话,也绝对不可能和自用的完全一模一样,大家都是保密的。

国内呢?

国内现在还没这个必要,因为国内压根技术就没啥保密的可言啊。

国内的坦克技术,和世界已经脱节了,现在还在六十年代的技术上徘徊呢,卖给正在交战双方的,和自用的没什么区别,卖给老巴的,换上了105毫米坦克炮,也没有什么缩水。

一机厂正在研发的风暴坦克,甚至从技术上来讲,比国内自用的80坦克,性能还要高出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