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页

但是,这种指导方式是不适合炮射导弹的,在炮管里发射出去的导弹,如果尾部还拖着一根导线的话,那导线肯定是从炮管里飞出去的,这种情况下,炮管内就会有异物了,下一枚炮弹的发射也会很麻烦,而且,导线能不能承受炮弹飞出去的加速度还不知道,所以,这种方式不能用。

想要研发炮射导弹,那就得采用激光制导,同时,在研究出来了激光制导之后,还可以用在其他的普通型号的反坦克导弹上。

这种激光制导,可以分成两种方式。

激光半主动制导的原理不难理解,用单独的激光目标指示器照射目标,照射到目标上之后,就会反射回去,而发射出去反坦克导弹,导引头就会接收到这个激光,根据激光的方向等信息,处理之后形成控制指令控制导弹的飞行。这些装置都在导弹上,所以不用在后面继续托着导线。

激光驾束制导则是另一种方式,激光照射器先捕捉并跟踪目标,导弹在发射出去后,就进入激光波束之中,当导弹飞行的时候,弹上激光接收机接收到激光器直接照射到弹上的激光信号,比较出来误差,也就是弹体轴线与激光束轴线的偏离方向和大小,然后导弹计算之后形成指令,调整导弹的飞行方向和姿态,始终保持弹与激光照射光束的重合,最终民众目标,就仿佛让导弹骑在激光束上滑行一样,所以也叫“驾束制导”。

目前,两种激光制导的方式曹建丽都在研究,至于哪种用在导弹上更合适,还得多参考一下国外的例子,而现在,他们主要的难题,就是炮射导弹发射时候的过载问题了。

第1449章 心乱如麻

这些年来,苏联的技术发展的并不快,尤其是电子技术,所以,曹建丽此时是有信心的,己方的技术一定超过了苏联,只是看看苏联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这里面带着工程师的精明的,别看苏联的技术比西方落后,但是苏联的武器装备却并不比西方的差,这里面,就有一个系统整合能力。

提起系统整合能力来,苏联的工程师绝对是最擅长的了。

或许,在苏联人的炮射导弹上,就是最聪明的工程师解决了问题,现在,己方参考一下,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了。

“五年?”听到了王教授的话,刘大军吧唧了几下嘴,然后说道:“好啊,那我们就再等几年,等到咱们自己的炮射导弹研发成功之后,一定要在我们的靶场试射!”

刘大军不同意也没有办法,毕竟,东西是秦振华弄过来的,秦振华说给谁就给谁啊。

“振华,你们真是太厉害了。”王教授看着从炮塔里面搬出来的炮射导弹,脸上带着兴奋:“我代表整个炮射导弹的研制机构,感谢你们,对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对亏了莫洛佐夫设计局的一个人。”秦振华说道:“那个人和我们是一见如故啊。尤其是对二柱子,实在是太好了,说来也是奇怪,在高大的老毛子那里,居然有人和咱们一样,也是黄种人,我看啊,那个人和二柱子还挺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