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页

余寿承道:“听说那位国师常年闭关潜修,并不怎么出来走动了,或许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余兄有何想法?”王常青问道。

“我们不需要和朝廷硬来,就发动江南地区的官员士子联名上书吧!”

余寿承沉声道:“数以千计的文官,加上那些民间鸿儒、士林领袖一起给皇帝上奏折,就不信他敢违逆这么多人的意愿,必定会在税收以及海贸方面做出让步,以安抚江南地区的民心。”

余家家主暂时还不想揭竿而起,干那种株连九族的大事。而是打算利用江南地区的舆论民意,以这种近乎于逼宫的手段,迫使皇帝赵元谨妥协。

他觉得数千名地方各级文官的共同意愿,赵元谨再怎么强势都不可能等闲视之,必然要好言安抚。否则到时候舆情鼎沸,一个不慎就是半壁江山生乱。这样的后果,稍有头脑的皇帝都不会无视的。

第0302章 割韭菜

在利益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人不算多,若是利益足够巨大时,或许就是再清醒的人都免不了犯糊涂、铤而走险。

所以,在每年数以千万级的海量利润面前,江南地区的这些士绅家主们终于按捺不住了,要再次串联起来闹事了。

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也是不得不闹。朝廷越来越富有,士绅世家却被持续割肉吸血,势力影响越来越弱,远不及前朝时。

如果放任这种局面不管,若干年之后,他们的子孙多半会沦落成砧板上的鱼肉,与那些百姓泥腿子一样,任凭朝廷拿捏宰割。

因此,尽管看起来不可思议,大串联还是如期发生了。

“是他们飘了?还是我堂堂大楚国师提不动刀了?”

这就是秦烽获悉江南超过七成的官员、士林鸿儒、豪门世家家主联名上书朝廷后的第一反应。

或许是自己经常闭关潜修,这两年没怎么出来刷存在感的缘故,以至于很多人都淡忘了国师的赫赫凶名。又或是存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觉得皇帝和自己就算再强势,也不可能将这么多官员一下子全部收拾了,这会让江南地区生出大乱子的。

他看了看面前的左都御史曹昀,淡淡地道:“他们还有什么动作?一并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