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民生之多艰

然而,这个试炼幻境却并未像陆恒猜测那样发展。

并没有发生天灾,家中经济状况也没有继续恶化下去,勉强能活着。

这已经不错,毕竟追本溯源,盛太祖这一脉虽然世代务农,但也曾是个大宗,之所以沦落为佃农,还是因为要逃避朝廷赋税。

爷爷辈、父亲辈都曾背井离乡,家产几乎全都是实物无法带走,每次逃走,家道都要中落一次,到这一辈已经剩不下什么了。

为什么要逃避赋税?

因为官吏横征暴敛,层层加码,胥吏趁机盘剥,卖房卖地、卖儿卖女都不一定能缴得起。如果缴不起那就要吃官司、直接被抓入大牢甚至家破人亡。

所以就只能逃,逃到一个新地方或许能过几年安生日子,运气好就像现在这样,能勉强地存下点余粮。

每日辛勤劳作,换下一点点能糊口的粮食,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奢求。

而陆恒也逐渐长大,变成了一个少年,可以开始下地干活,而且父母也开始张罗着给他娶妻。

只是还没等到娶妻,突发事件出现了。

冬天到了,地里的活清闲了,官府派人来征徭役。陆恒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放牧老牛的牧童,而是一个可以下地干活的壮劳力,当然也在徭役的征发之列。

所谓的徭役,其实就是干苦力,要干的活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肯定都比下地种田要累得多。

而官府给的口粮,肯定也不可能足量,因为朝中的官员也指望着借此机会发一笔横财。

克扣多少全凭良心。

不少人在服徭役的过程中被饿死、累死,陆恒再次因为拿了“忍饥挨饿”的天赋成功地坚持了下来。

好不容易结束了徭役,回到家中,倒是过上了几年的安稳日子。

试炼幻境中的场景快速变幻,陆恒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父母竟然还都健在,而自己也有了几个子女。

虽然生活并没有太多的起色,但相比之前总算是稍微好了一些。

又开始了一年的农忙时节。

只是这次,天灾终于来了。

严重的旱灾、蝗灾,让田里青苗全都枯死,没有枯死的,也被蝗虫啃噬得一干二净。

大灾之后必然有大疫,随着死的人越来越多,瘟疫开始蔓延。

父母也都染上了瘟疫,没钱找郎中治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躺在杂草堆里发出痛苦的呻吟。又过了几天,他们都相继去世了。

因为是佃户,根本没有自己的土地,所以只能凑凑家底,找地主买了一小块坟地,凑合着用草席裹着尸体埋下去。

青苗全都枯死,粮食全都吃完了,为了活下去,就只能艰难地爬出茅草屋,到外面去找东西吃。只不过出去也得小心,说不定走错路就有可能被饿急眼的人拖回去下汤锅,毕竟“大灾人相食”这种记载,可从来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

总算是平安地来到村外的一处荒野,饿急眼的人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把能吃的东西全都吃下肚。

草根树皮显然都太奢侈了,也早就已经被其他的村民给吃完了。至于水里的鱼、天上的鸟、林里的兽……想多了,旱灾的时候要么是河流干涸、根本没有鱼,要么是饿的前心贴后背,根本抓不到那些鸟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