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夹攻

“好了!”齐高宗怒道,“两位爱卿的办法都不可行!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他焦躁地转了两圈:“韩甫岳此事,极坏!若是不能以儆效尤,让那些班师回朝的武将怎么看?就算他不死,也必须想办法槛送京师,当庭论罪!

“但派其他将领去讨伐,实在不妥。且不说这些军队会不会被韩甫岳游说哗变,万一打输了,天下人会怎么看朕?我朝才刚要与金人达成的和谈,岂不是毁于一旦!”

齐高宗不敢打。

因为他清楚,其他的将领绑在一起,也不是韩甫岳的对手。

当然,考虑到朝廷可以断粮,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倒是也能争得几分胜算。

但问题在于,如果打输了怎么办?

看到齐朝如此内斗,民心恐怕会瞬间崩盘,而这其中的怨怼,肯定是对皇帝居多。毕竟此事最初就是因为皇帝莫名其妙要退兵而搞出来的。

退兵的事情,已经搞得天下民怨沸腾了。

而这一仗打输了,也等于是把自己的底裤朝金人给露了个干净。金人看到除了韩甫岳将军之外其他人竟然都如此不堪一击,和议的时候岂不是要进一步的狮子大开口?

甚至有可能直接不议和了,再转头杀回来!

那同样是一心想着求和苟安的齐高宗绝对不可接受的一种局面。

张德远说道:“官家,臣还有一策。

“不如收回成命,让诸将都回去,继续去打金人。等把金人彻底赶回燕云,收复了河北、河东诸县,再回头处理韩将军的事情。”

齐高宗的脸色瞬间黑了:“张卿,你当朕是三岁小孩般的好糊弄吗?

“朕已经下了退兵的命令,岂能朝令夕改?皇帝的威严何在?

“更何况,韩甫岳已有反意,不仅不想办法解决,还继续给他兵权?还继续让他去打河东、河北诸县?怕是等他打跑了金人,接下来就是黄袍加身了!”

张德远默默叹了口气。

果然,如果官家现在肯收回成命的话,那他一开始也就不可能想着要退兵了。

无解。

秦会之眼珠滴溜溜地转了转,说道:“官家,臣倒是有一计。

“朝廷之兵,确实不可轻动。

“一来是各路将军都已经准备回京述职,此命令不好更改;二来若是一旦打输,等于是向金人露怯,那么我朝连番大捷所打出来的和谈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召回各个将军的命令不变,大军也只是屯兵驻扎,静观其变。

“而韩甫岳……该交由金人去解决。”

齐高宗的眼前一亮:“哦?交由金人去解决?”

秦会之点头:“没错!

“此时诸将都已撤离,而韩甫岳的昭义军已经深入险地,随时都有可能被金人给包围。

“金人更是对他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

“我们只需坐视不理,这支孤军迟早要覆灭于金人之手。

“到时韩甫岳一死,我朝既达到了金人和谈的条件,又不费一兵一卒铲除了叛贼。而诸军未动,金人也摸不透我们的底细,必然不敢再生事端。

“这和谈,不就成了吗?”

齐高宗听得双眼越来越亮:“好!好!

“秦相此计,才是万全之策!既然如此,就按照秦相的意思去办!”

秦会之微微一笑:“官家且慢,此计还不算是万全。

“韩甫岳此人领兵确实有独到之处,金人此时慑于他的威名,恐怕疑心有诈,也不敢放心攻打。

“所以,我朝大军虽然不能轻动,但以一支偏师去做做样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此举一来可以进一步打压昭义军中的士气,让韩甫岳陷入众叛亲离之境地,二来也可以阻隔退路,让韩甫岳面对金兵包围时,无法闪转腾挪、向他处转移。”

齐高宗听完点头:“嗯,倒也有理。

“只是这支偏师具体该由谁统领?秦相可有人选?”

两人显然都清楚,此时打出大捷的那些抗金名将,多半都是不能用的了。

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跟韩甫岳将军的关系不错,而且高宗也不信任他们,让他们去打韩甫岳,威胁太大。

还是得找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

当然,这样的人战斗力肯定也不会太强。但这次本来就是借刀杀人,真正去跟韩甫岳将军打的是金人,齐朝这边只是派一支偏师去堵住韩甫岳将军的后路,不需出战,只要屯兵原地默默看着就行。

这样一来,一个普通的将领,也足以胜任了。

秦会之说道:“田师中可当此重任。让他领三万兵马,足矣。”

齐高宗当即拍板:“好,就依秦相所言!”

……

金兵大帐中。

完颜盛看着手中的密信,脸上阴晴不定。

而在他旁边的,正是此时金兵中仅次于完颜盛的二号人物,完颜贤,也被称作盖天大王。

在郾城之战中,完颜贤策应完颜盛共同直插郾城,想要一举斩首韩甫岳将军的指挥部,结果被韩甫岳将军以少胜多极限反杀,把两人一窝端了。

所以,要说恐岳症,这两人大哥不说二哥,谁都差不多。

但此时手中的这封密信,却又让局势有了很大的变化。

完颜盛将密信递给完颜贤:“这是秦会之递来的密信,让我们去剿杀韩甫岳,而他则会派一支偏师策应,与我们前后夹攻。你觉得……此事可信吗?”

完颜贤看着密信上的内容,沉默不语,一时间也给不出十分确切的答复。

这段时间对金人来说,心情可谓是大起大落。

先是郾城、朱仙镇等地接连被韩甫岳将军击溃,紧接着其他战场的情况也急剧恶化起来,各地的金兵频频传来惨败的战报。

而整个金国在黄河以北的统治也都变得岌岌可危起来,各地的义军蜂起,金人想抽调签军支援前线,但这些地方根本就不理会。

甚至金人内部都已经做好了撤回燕云、彻底放弃这些年吞掉的齐地的打算。

完颜盛也不得不承认,或许前不久刚刚被他在政变中干掉的完颜昌,才是对的。

齐朝的战争潜力一旦挖掘出来,确实十分可怕!

完颜盛也想不通,为何当年靖平之变时,金人南下势如破竹,所有齐军全都如同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可转过头去没几年,齐朝却突然冒出来一个韩甫岳将军,整个军力直线上升?

完颜盛还是靖平之变时的那个完颜盛,可齐朝的军队,却不是那时的军队了。

这一番惨败,让完颜盛都感到心灰意冷,不知要如何向朝中交代。

可就在这时,天上掉下来一个巨大的馅饼。

齐朝竟然要撤军、议和!

这在完颜盛看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果此时完颜盛是齐朝皇帝,当然要御驾亲征,带着韩甫岳将军一波推到金人的国都才算善罢甘休。就算不能将金人灭国,怎么也得订一个城下之盟,吃到足够多的好处吧?

结果,齐朝的那位皇帝,竟然这样就已经满足了?

真是不可思议。

但不管怎么说,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虽然在事先不能期待,但在事后,却是可以尽情享受的。

所以,完颜盛深谙谈判心理,在商讨议和条件的时候,坚持说必须杀了韩甫岳将军,才能定立合议!

这其实只是一次很普通的漫天要价。

金人在谈判过程中一直都是这样的,靖平之变时狮子大开口索要各种钱粮,又或者是如同慢慢收紧绞索一般不断加码,都是这种谈判思维的体现。

如果对方是个脑子正常的人,就该一边打一边落地还钱,最后争取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其实完颜盛也没觉得这样的漫天要价能成功。

结果,齐朝竟然真的打算杀韩甫岳将军?

当发现齐朝的想法有些松动、这一条款真的有可能达成的时候,完颜盛更是要咬定“必杀韩甫岳”这一条不松口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韩甫岳将军肯定会班师回朝,而后秦会之和皇帝会想办法冤杀他,给金人足够的利益之后,定立合议。

但现在,情况却出现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变化。

韩甫岳将军竟然拒不奉诏,而且留下了三万多的精兵,还改名为昭义军,发了“告天下百姓书”。俨然是要抗旨不遵,并且留下来抗金到底了。

秦会之则是送来密信,请求完颜盛剿杀韩甫岳将军来达成和议,而齐朝这边,则是会派出一支偏师去前后夹攻。

这让完颜盛陷入了沉思。

他起身在大帐中走了两圈,说道:“韩甫岳此人确实是一代名将,郾城之战,我已是势在必得之势,却没想到他竟然还能强行破局,铁浮屠和拐子马一战尽丧,真是让我心痛如绞……

“若是此时他手中仅有三万余人,又没有粮草后勤,那么此时一举攻灭、斩草除根,确实是最佳的时机。

“只是……你觉得这有没有可能是诱敌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