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兴大狱!

“臣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而金人的回复,此时也已经到了。

“皇帝若曰: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籓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齐,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这两方的内容都不难理解。

齐高宗这边摆出了一副卑躬屈膝的奴才姿态,自称臣属,同时约定以淮水为界,割让唐州、邓州给金人,之前丢掉又收复的北方土地,也一概不要了。并且承诺“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愿意每年在金国皇帝生辰的时候遣使朝拜祝贺,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

并且赌咒发誓,说了如果背盟的后果。

而金人这边,则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将齐朝痛斥了一番。先是说齐朝丧失天命,而且违背了之前与金国的盟约,所以才招致两国交战。现在金人看在你知道错了的份上,原谅你了,允许你作为臣子世代臣服,好好听话!

这上面的文字,是一点都没给齐高宗留面子。

但齐高宗还是喜不自胜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不管怎么说,它也是和议啊!

不用打仗了,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了,从今日起,便可以睡个安稳觉,再也不用受到搜山检海的惊吓了!

只是看了两遍之后,齐高宗喜悦的表情又渐渐地淡了下来。

秦会之问道:“官家何故不喜?”

齐高宗似是有些回过味来:“此前完颜盛一口咬定,必杀韩甫岳将军,才能和谈。可此时,金人不还是与我朝和谈了吗?

“朕若是真的杀了韩甫岳将军……岂不是平白无故给金人送了一份大礼!”

就算是再怎么蠢的人,此时也该明白了。

金人的条件,就只是漫天要价!

现在韩甫岳将军杀不成了,完颜盛也大败而归,结果再去谈和议的时候,金人就不再提杀韩甫岳将军这个条件了,因为韩甫岳将军已经没人能杀了!

而金人此时后方已经大乱,完颜盛必须收拢残兵败将回去平叛,所以双方的和谈拉扯了一阵之后,还是大体按照之前的和议定下来了。

此时齐高宗才有点回过味来,似乎,韩甫岳将军是可以不死的。

秦会之面色一寒,双眼转动。

很显然,他得说点什么了。

杀韩甫岳将军这件事情,虽是金人提出来的,但却是他一直在极力怂恿、推动。

此时齐高宗回过味来,觉得不杀韩甫岳也能和谈,那这口锅,岂不是要结结实实地扣在他秦会之的身上了吗?

想到这里,秦会之冷冷地说道:“官家岂能这么想?

“不杀韩甫岳,才是大错!

“此时韩甫岳已经等同于谋反,不多时便要成为官家的心腹大患了!

“金人虽然也多次攻伐我朝,但不过是蛮夷而已,岂能动摇官家的皇位?反倒是韩甫岳,得民心如此,若是让他黄袍加身,官家才有性命之虞呢!

“若是当初先一步将韩甫岳杀了,岂会有如今的乱局?和议一成,官家即可高枕无忧了。

“可现在,韩甫岳一日不死,官家便一日不得安宁啊!”

齐高宗之前的后悔瞬间一扫而空,恍然道:“秦相说的是!朕确实该早杀韩甫岳的!

“可此时他羽翼已成,就连金人都无可奈何了,我朝又能怎么办?”

秦会之见到齐高宗的想法瞬间被自己扭转了过来,这才说道:“官家莫慌,此人还可以徐徐图之……

“既然我朝与金人的和议已成,淮河以北已经成了金人的旧地,那么便让南归南,北归北,北方的事情,由他们自己去处置便是。

“韩甫岳此时兵锋正盛,不可直面其锋芒。不如用驱虎吞狼之计,让韩甫岳继续在北地与金人拼斗。他既无粮草又无援兵,迟早都要败亡,到时便不能算是我朝冤杀了他,是他咎由自取!

“此计若行,韩甫岳与金人斗得两败俱伤,我朝也好在背后渔翁得利。到时,我朝与金人的和议,倒是更加稳固了。”

齐高宗不由得大喜:“好!便如秦相所言!”

……

齐金和议已成,约定以淮河为线,北属金,南属齐。

这对于齐朝百姓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并不能接受的条款。

毕竟韩甫岳将军都已经打到黄河南岸了,朱仙镇大捷之后,马上就可以收复旧都,然后就是渡过黄河,将河北、河东诸郡全都收回。

然而,皇帝却决定不打了?

但此等军国大事,升斗小民却是没有任何的决定权。

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韩甫岳将军身死、齐金和议达成之后,两朝保持了大约二十年的和平。

在这二十年中,齐朝的秦会之日渐权倾朝野,他不仅迫害武官,也迫害士大夫,不仅让朝中变得乌烟瘴气,也让军备废弛得不成样子。

而金人则是无一日不准备着再度攻灭齐朝。先是平定后方叛乱,将河北、河东等地的义军纷纷剿灭,而后又在这些地方布置军屯,加强了统治。

如此二十年,完颜海陵再度举兵南侵。

历史上对此或许没有太多的记载,但其实可以想见,和议签订之后的那些北地百姓,将会是何等的痛苦与绝望。

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下过着如同奴隶一般的生活,眼见着韩甫岳将军的北伐节节胜利,各路义军纷纷起兵响应。

他们也知道,义军起兵若是失败,必然要遭到金人的血腥屠杀;

他们也知道,齐朝内部也是乱成一团,朝堂不见得清明、赋税不见得轻巧。

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举兵反抗。

为什么?

固然是因为他们都曾是齐朝人,对齐朝还抱有幻想,更重要的则是,金人的统治实在太过残暴,他们活不下去了!

所以,他们组建义军,甚至给韩甫岳将军送军粮,日夜期盼。

而最终,就只得到了秦会之的一句“南归南,北归北”。

意思是,你们北方人自生自灭吧。

连自己跑到齐朝的义军,秦会之都要送回北方去,更何况是这些北方受苦的百姓?

齐朝的衮衮诸公,早就将他们弃之如草芥了。

但在这个试炼幻境中,这一切的情况有了变化。

在淮河以北、燕云以南的这片广大的区域,多了一股势力。

原本金人对这片地区的统治就并不稳固,只能通过建立伪政权的方式来达成间接统治。

而现在,赵海平将会用他建立的昭义军,在这片广大的区域上,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