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一个人全干了!(8000字)

垂拱殿旁的文德殿。

此地本来是皇帝每日上朝和退朝前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但此时却显得热闹非常。

几名太学生在这里被安排了坐榻,正在翻阅堆积如山的奏疏。

而他们每翻阅完了一批奏疏、彻底了解了奏疏里说的事情之后,就会轮流来到樊存的面前,向他简明扼要地汇报奏疏中的内容。

而樊存则是按照盛太祖的建议,口头给他们批复,再由他们回去在奏疏上批红。

最开始的时候,樊存和盛太祖当然也要看这些人披红之后内容,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说的意思。有没有出于能力或者动机的原因,做出的一些歪曲或者修改。

第一次发现只是警告,但第二次发现就要治罪,第三次发现,就得换人了。

经过大约两日的整顿,这些太学生总算是基本适应了整个流程,并稳定了下来。

这很正常,因为太学生毕竟都是一群很有才学的人,即便他们不懂政务,但只是做个传达、披红的工作,还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实际上,他们此时干的活,跟大盛朝的秉笔太监差不多,都是为了给皇帝分摊工作量的。

盛太祖虽然勤政,是出了名的劳模,但很多奏疏洋洋洒洒,字数多却难以说到重点,全都自己看的话,很多时间都被浪费了。

所以,干脆让这些太学生来帮忙。

只要运用得当,政事的处理效率就能提升一大截。

当然,盛太祖也不可能完全信任这些人,不仅每天都要随机选取一些奏疏进行抽查,还向他们申明了事后的追究制度。如果有太学生没有如实转述奏折中的意思,有所曲解,或者没有如实按照皇帝的意思披红,那是要论罪的,最严重的情况是要斩首的。

恩威并施之下,这些太学生们,干得倒是很不错。

如果用现代的情况来做比喻,那就是从国内的顶尖大学里选了一些最优秀的学生,去政府部门中挂职。

这些太学生平日里虽然很积极地想要参与到政事中,但从没有皇帝真的给过他们这个机会。

可现在,他们不仅能进入皇宫,为皇帝批阅奏章,还可以跟皇帝面对面地交流。

这是多么大的恩典?

在以前,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这些太学生们一个个的都十分积极,简直就要跟盛太祖一样,恨不得废寝忘食地把这些奏疏给批阅好。

而在这个过程中,盛太祖也在看着这些太学生们的表现。

其中有能做实事的、在处理政务地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就都可以记下来。

等到时候有哪个官员不听话了?好说,直接咔嚓掉,让这些太学生顶上去就行了。

这一番操作下来,樊存就通过盛太祖这个官方外挂,将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确保了朝堂地稳定,接下来自然就是要兴大狱了。

……

接下来的几日中,各种大案开始不断地浮出水面。

在樊存的授意下,御史台火力全开,不断弹劾各种官员贪赃枉法。

而樊存则是大手一挥,全都彻查!

当然了,在这些大狱之外,他也加入了一点个人的喜好。

比如,一些官员明显看起来就不太配合,抓!

还有一些官员一听名字就不是什么好人,抓!

这其中,也包括了此时正在担任御史中丞的秦会之。

樊存已经忍了好几天了,现在终于可以动手,第一时间就将秦会之给抓了起来,换了个人去做御史中丞。

当然了,有些官员的黑料好找,有些官员的黑料不太好找。

毕竟此时的武德司,作为一个特务机构来说,还是不太合格的,跟大盛朝的锦衣卫、东西厂比起来,业务能力差得有点远。

所以,就得想别的办法了。

好在哪怕是在齐朝,皇帝想搞死一名臣子,手段也多得是。

对于那些在靖平之变中替金人掳掠金银财帛、抢夺妇女的,论罪。

对于那些办事不力、许多措施推行太慢的,论罪。

最后找来找去,樊存发现此时的秦会之,还真没什么太多的黑料。

此时的秦会之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但要说很明确的贪赃枉法的证据,或者说是给金人当狗的行为?目前还真没有。

他是靖平之变后被掳到金国之后,才干出这些事情来的。

最后樊存也麻了,干脆大手一挥:“那就直接定一个莫须有吧!”

反正说你卖国你就卖国了,在未来的时间线里卖就不是卖了?必须处理!

至于吏部尚书王世雍,他确实踏踏实实地把革除恩荫的事情给办完了。

樊存没打算放过他,毕竟他之前帮金人掳掠了城中的许多妇女,激起了极大的民怨。

不过看在他还算识趣的份上,暂时留着他,秋后算账。

大批的官员,直接被拉到街上游街。

罪过比较重的,直接当着京城老百姓的面问斩;罪过比较轻的,或者是革职,或者是抄没家产,总之,使劲收拾就是了。

而每次问斩的时候,监斩官都会在百姓面前大声念诵这些官员的罪状,一件一件、条理清晰。

对于秦会之,樊存也特别关照了,必须得给我找个理由杀了!

这样不讲道理的行为,自然也引发了百官的极大抗议。

皇帝岂能这么做!

还要不要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祖训了?

朝中的官员,唇亡齿寒、人人自危,自然是汹汹然、抗议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

而樊存的回答也相当直接。

有罪的,下狱!

没罪的,无视!

如果无视之后还逼逼赖赖的,那就直接免官,你爱去哪玩去哪玩吧。

反正现在不管缺了谁,朝政都能运转,那又何必再看百官的脸色?

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在抗议。

过了没多久,随着大批官员的下狱,一些官员意识到了情况不对,非常聪明地闭了嘴。

又过了一段时间,意识到“时代变了”的官员越来越多。

他们发现,虽然各个部门出现了一些职位的空缺,但这些空缺很快就被皇帝用一些太学生给堵上了。而且,即便一些职位有空缺,这些部门还是在正常的运转中,丝毫没有瘫痪。

更何况,京师百姓对这种情况不仅没有跟他们站在一起,反而是拍手称快……

每次有官员被问斩,都是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

监斩官每念出一条罪状,都会有百姓大喊:“该杀!”

等到这些官员人头落地的时候,还会有不少百姓高呼,官家圣明。

这怎么看,当今的官家都不像是民心尽失的样子……

显然,士大夫们所谓的民意,很多时候只是用来忽悠皇帝的借口而已。他们只是在借助各种各样的民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已。

而一旦皇帝也掌握了这种手段,并且玩得比他们还溜的时候,官员们所谓的民意,就瞬间不好使了。

于是,就算他们想用这一点来劝谏,也根本说不出口了。

此消彼长之下,整个朝堂以极快的速度从上至下来了一轮大换血。

而包括革除恩荫在内的一系列举措,也都快速地推行了下去。

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大部分的事情全都走上了正轨。

一番折腾之后,樊存总算是松了口气。

之前盛太祖的那个副本,他没有扮演皇帝身份的盛太祖,所以错过了批阅奏章这部分的扮演。

而现在,他算是体会到盛太祖的劳模状态是多么可怕了。

总之,朝中的事情经过这短短的不到半月的时间,基本上整顿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该去处理城外的金人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