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受人之托自当忠人之事

公子世无双 张采臣 2901 字 2022-11-10

兵部右侍郎是正三品,当然有资格参加大朝会,人群中始终低垂着头连邱介彰离去都没多看一眼的卫成靖,缓缓抬头,面无表情地看向杨公背影。身为一部侍郎的卫成靖从来少言寡语,在朝堂上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的一类人,他出身于被读书人称为穷山恶水出刁民的西南肃州高原,贫苦人家的孩子,天生身材健硕,为了吃口饱饭十一岁年纪就虚报了两岁投军。

肃州虽穷,穷的是贫苦百姓,再青黄不接颗粒无收也穷不着达官贵人,尤其是手掌一州兵权身份贵重的肃州都督,就算以各种名义克扣了半数军饷,能入营为卒也是好事,起码吃穿不愁,还有余力攒些散碎银子给爹娘贴补家用。

卫成靖的本名不好听,庄户人家信奉贱名才好养活,就给排行老二的他取名叫二狗子,进了军营结识了几个能识文断字的老兵油子,月月拿微薄饷银勉强买些酒肉伺候着,军中能认字就算了不起的本事,要是再能写一手工整小楷,那最少也够混个一营录事,运气好了再会钻营些,指不定几年就能得了赏识谋个从九品的仁勇副尉,所以二狗子宁可自己少吃一口,也愿意伺候老兵油子教他读书认字。

苦心人天不负,上马能提刀的二狗子逐渐下马能提笔,过年时候写出来贴在营帐门口的春联,大都督见着都夸奖过几句,给他取了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叫成靖,调去都督府照看府上马匹,这是个让人眼红的肥差,都督府一共就五六匹马,伺候起来不费什么功夫,倒有更多清闲时间用来读书钻研学问,试着参与童生试,竟出人意料的一举夺魁,而后就是厚积薄发的扶摇直上,景祯皇帝登基的第一年,高中二甲进士第十四名,就此鱼跃龙门入朝为官。

二十四年辛苦,当年对他有提携之恩的肃州都督早已过世,而四十岁出头正值壮年的他,做到了跟当年大都督一样的正三品,虽说不是手掌兵权的封疆大吏,也是足以羡煞旁人的一部侍郎,没有靠山的人做起事来难免畏手畏脚,这些年卫成靖行事之周全谨慎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家中只有一妻一妾一老仆,子嗣都赶去了肃州老家,也很少跟同僚一起喝酒饮宴,跟高高在上的首辅杨公更是没有私交,怎么都没想到,杨之清会在陛下面前保举他接任兵部尚书。

尽管早就对保和殿上每一个人都了若指掌,景祯皇帝还是刻意装出一副对卫成靖不熟悉的样子,皱眉思虑,朝堂上说是没有营私结党的,私底下谁跟谁互为臂助,谁跟谁走得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逃不过无处不在的密探监视,卫成靖这个人很干净,干净到盯了他数年的密探仅用半张宣纸、寥寥三四百字就写明白了他的一切,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卫卿不错,稳妥起见,吏部再议一议。”

江湖上说话有说话的门道,朝堂上说话有说话的讲究,放在佛家叫禅机、放在民间叫哑谜,陈无双一向最不喜这些啰里啰嗦的东西,可是想要做个步步高升的官,如何从皇帝陛下话里话外揣摩出圣意来就是一种不得不修习的学问,上一任首辅最后弥留的几个月,都在用心对弟子杨之清言传身教,因此如今的保和殿大学士才能对这些东西烂熟于胸。

如果景祯皇帝只说一句让吏部再议一议,就是表明对杨公斟酌出来的卫成靖不满,可前面多加了一句卫卿不错,里面的意思就得反着听了,而中间的“稳妥起见”四个字,则是提醒吏部化繁为简尽快将此事落实,虽说名义上天下都是李家的,但若是不经吏部提名、礼部拟旨、内廷加印,皇帝可以任意提拔心仪人选的话,就是要跟世间读书人离心离德了,这个骂名景祯皇帝担得起,只是自知时日无多,不想担罢了。

天子话音刚落,文官队列中跟卫成靖离得近的几位,已经开始低声贺喜,都知道这位得了杨公青眼荣升正二品兵部尚书的同僚不太爱说话,可为官的总得面面俱到,老话说礼多人不怪,不过也有人皱着眉暗自思量,邱介彰致仕跟卫成靖高升这两件事都是首辅大人一手推动,这里头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之得利,又有多少人血本无归。

兵部尚书人选定下,杨之清没有退回去坐下,反倒神情更加凝重,仅仅一个撩眼皮缓缓将目光抬起的动作,就让身负四境修为颇为自傲的二皇子殿下感受到一种,跟修士气息截然不同的巨大压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就视圣贤文章为破鞋的李敬威,今日才信当年那位写出过煌煌五千言巨著《春秋》的读书人,真有孤身闯进南疆十万大山如入无人之境的本事。

没来由就觉得心里一沉,继而这种无可匹敌的压抑感在保和殿上层层荡开,二皇子下意识动了动手指,那柄名字直截了当就叫做杀敌的刀随时能够应声出鞘,但他却莫名其妙觉得,自己杀不了眼前这个日渐老迈的读书人。

大周朝堂人尽皆知,首辅杨公自幼体弱多病怕阴怕寒,没有半点真气修为。说来也怪,祖籍就在楚州河阳城的杨之清,在科考之前一直名声不显,不像朝中几位重臣都有早慧,刚刚落魄出殿的邱介彰就是其中之一,七岁能作诗十岁能写一手滴水不漏的策论,而偏偏就是杨之清这样看似平平无奇的人,竟最终坐上了保和殿御阶下面唯二的椅子之一。

另一把椅子空着的椅子,跟官职学问没有半个铜钱关系,陈伯庸从出生就注定要坐上去。

杨之清不屑一顾地把平静目光从二皇子身上挪开,文人有文人的傲气骨气,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肯在修士的刀剑面前低头,他微微转头看向那把尚且在他前面,却空了数十天之久的椅子,扬声让保和殿上所有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陛下,观星楼主之职不属朝堂,老臣本不该置喙多言。”

一瞬间,殿上所有目光从四面八方看向身姿不算挺拔的首辅大人,杨公也老了,瞧他下颌上的胡须还有几根是青黑?

景祯皇帝脸上有了温醇笑意,杨之清到底是个知情识趣的君子,是君子就能欺之以方,摆摆手不在意道:“杨卿说的是,既然不愿意多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