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首辅大人的胆气和法子

公子世无双 张采臣 2451 字 2022-11-10

杨公的脸色也不太好看,悄然跟陈叔愚对视一眼,一个简单的眼神交汇足以让他明白,四境修为的陈家三爷也不确定平公公是何时来的邱府,更不确定先前那些话他听了多少去,五境高人如果刻意隐匿气息,最少一刻钟内有把握不被四境修士察觉,而且神识可以笼罩方圆三四里,他要想探听这间书房里的动静,易如反掌。

卫成靖心里最是忐忑,作为邱介彰的下属,来邱家跟老尚书道个别是应有之意,可陛下既然能为区区一个陈无双罢免当朝兵部尚书,且还要取他性命,自然也能为刚才杨公那些话再杀一个兵部右侍郎,自幼贫寒的卫成靖能做到今天正三品的位置上已经很知足,他不怕死,但总想着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要死也得留下个为国为民的好名声再死不迟,就这么莫名其妙死在邱家府上,实在很冤枉。

邱介彰提起紫砂壶给自顾自坐在桌边的老太监倒了一碗茶,事到临头反而心里释然,洒然笑道:“平公公冒雨前来,是为送邱某一程?”

陛下身边的心腹近臣来送邱介彰,自然不是送他回苏州,而是去另一个叫黄泉的地方。

杨之清沉默不语,冷眼看着身着蟒袍的老太监端起茶碗摇头吹着热气,浅尝辄止,放下茶杯盯着邱介彰手里的紫砂壶双眼一亮,笑道:“是苏州顾行秋顾大家的手笔?少见,少见。这把井栏壶,邱大人可愿割爱?”

邱介彰微微一愣,旋即把还有小半壶茶水的紫砂壶放在桌上,朝平公公身前一推,“无非是个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难得平公公不嫌弃。”老太监刚要伸手去接,却冷不防被突然站起来探身前倾的陈叔愚半路按在桌上,眉头一皱刚要发问,就听首辅大人笑呵呵道:“文玩雅物说买卖不合适,平公公也是饱读圣贤书的,须知来而不往非礼也,邱大人愿意割爱相赠,平公公总不能就此收下吧?”

老太监陡然收起恼怒神色,居然在卫成靖呆滞的目光中欣然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不过邱大人在苏州的绸缎和私盐生意做得家大业大,不缺金银,咱家来得又匆忙,除了身上这套不能送人的蟒袍,实在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物件。杨公,可有教我?”

杨之清端起茶碗笑而不语,老太监想要个人情,那么接下来的话他说就不合时宜了。

果然,闻弦歌而知雅意的陈家三爷提起茶壶,让这位地位不输大学士的内廷首领看清楚底部的落款确实是顾行秋,却还是抓着茶壶不放,笑道:“蟒袍即便公公敢送,世上哪有人敢接···”

老太监斜着眼冷哼着打断道:“三爷这话咱家听着刺耳,敢送蟒袍的不是咱家,你陈家就有个胆大包天敢接蟒袍的。”

陈叔愚为之一窒,盯着老太监不悦的脸色突然深吸口气,松开按住茶壶不放的手站直,理了理衣裳褶皱郑重一礼:“叔愚谢过平公公。”

风情万种如窗外芭蕉的裴锦绣皱了皱眉,明明已经是徐娘半老的年纪,却仍旧宜嗔宜喜,她不太明白陈叔愚为何要道谢,这位百闻不如一见的老太监雨夜来到邱尚书府宅,目的显然跟她一样都是为了杀人,她杀的是受景祯皇帝指派潜伏在邱家的密探,平公公要杀的正是这座宅院的主人。

卫成靖也不明白。

在座只有老于世故的杨公听懂了陈家三爷这一句道谢所为何来,平公公那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是不忿的讥讽,其实老太监是用这种不与陈叔愚交好的方式来提醒他,陛下已经知道陈无双不仅撕毁圣旨,且没要赏赐给他的那一袭符合镇国公身份的白底绣银龙蟒袍,而是穿着在康乐侯许家得来的黑色团龙蟒袍,在那道二十三里长的城墙底下技惊四座。

不管怎么说,天下现在还是大周皇室李家的,天子想要知道的事情,就都不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