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溱川城外瞭望台

公子世无双 张采臣 2250 字 2022-11-10

郭奉平眯着眼睛往前走,远远已经能看见相距一里的两座瞭望台,“近五十万精锐,如果因为谢逸尘之死就这么散了,实在可惜。”

韩放歌对所谓朝堂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但听懂了大将军话里的意思,既然觉着散了可惜,那不如就收入囊中,要是能做成这件事,那才是真真正正的不世之功,远非斩杀了谢逸尘之后拂衣而去的观星楼主可比,“可是末将听说,陛下传了旨意,要调大将军去北境抵御妖族?”

从北境回京多年来没有与任何人结仇的郭奉平嗤笑一声,坦言道:“郭某哪天起了效仿太祖皇帝写就一本兵书的心思,第一句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放歌啊,你以后早晚是要去保和殿上凭战功受封的,早些知道朝堂那些人是何嘴脸,对你也有好处。他们不懂用兵者须审时度势,只知道惦记着统领在外的将领有没有私心、反心,偏偏咱们讲道理又讲不过他们,那怎么办?”

韩放歌拖着长枪在身后留下一道笔直划痕,“怎么办?”

郭奉平哈哈大笑,“还能怎么办,当他们放屁就是了。”

韩放歌皱了皱眉头,显然没想到大将军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男儿艳羡者无非功名,他在青州时就曾听说过郭奉平的名声,那时候不管谁提起这位曾在雍州任过大都督的武将,语气和措辞都难免带着些恨铁不成钢的失望,说他从卸任回京之后就没了军中名将该有的血性,左右逢源交好朝中文官重臣,整日里逢迎圣意、钻营谋私,为人不齿。

可现在郭奉平说出来的话何止是硬气,连韩放歌都能听出来野心勃勃。

韩放歌倒是能理解郭奉平的野心到底从何而来,这是一件不需要动脑子就可以想明白的事情,自太祖皇帝皇帝开国之后,虽说每一朝都有重臣获封爵位,但再也没有世袭罔替的恩赏,论品秩郭奉平已然是从一品的枢密副使,得了天策大将军的头衔以后就封无可封了,谁都知道大周气数将尽,沉寂二十余年才终于重新执掌兵权,他要是不动心思反而不合常理。

瞭望台上的甲士早就看见大将军跟韩放歌到了近前,职责所在不能擅离职守,居高临下遥遥低头行礼,郭奉平笑吟吟招手让他下来,等那名看上去仅有二十岁出头的兵卒蹬蹬跑下来站在一旁,郭奉平才示意韩放歌跟着他拾级而上。

顺着曲折三段的楼梯走到最高一层,凭栏处举目四望,烟尘滚滚。

“倒颇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郭奉平感慨了一声,目力再好,从这里也看不见柳同昌的边军大营,他沉默了一阵子,没有偏头去看韩放歌棱角分明的侧脸,像是自言自语道:“还是应了那句造化弄人啊,几乎可以说是一奶同胞的谢逸尘跟景祯皇帝时隔几日都死了,不知道他们两人在九泉之下碰面,会是什么样的情景。照我看呐,一个没必要问罪、一个没心绪请罪,相对无言,很是无趣。”

这位祖籍青州的枪修吃了一惊。

景祯皇帝驾崩的消息他根本无从得知,这时候从郭奉平嘴里平平淡淡说出来,韩放歌神情恍惚间意识到,大周恐怕真是走到了山穷水尽处,沉声问道:“敢问大将军,陛下是何时驾崩?”

郭奉平念叨了两句他听不懂的诗文,笑道:“无巧不成书啊,听说是陈无双回京的当天,景祯皇帝就在养心殿咽了气。不出意外的话,这时候太子殿下应该已经志得意满的登基称帝了。傻乎乎的二皇子肠子都得悔青了,好不容易练出来的几万骑兵舍在凉州,孤身在京都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好好一只雄鹰,只能变成笼中雀喽。”

韩放歌没敢接话。

他不仅知道二皇子练出来一支骑兵,还亲自带着一队机警斥候去校尉坟附近看过,别的不提,二皇子那些人马的大营倒是扎得很有章法,武威城外少有的依山傍水处,数百上千顶大帐把马厩团团护在最中间,看规模的话,猜测应该不低于三四万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