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换一顶官帽

公子世无双 张采臣 2516 字 2022-11-10

杨长生咂摸出些味道来,觉得这是豪门大户开始拿出珍藏换真金白银,面对此等百年难逢的机遇有人欢喜有人愁,巡抚大人反正是很高兴,暗地里派府上家丁趁机受够了不少好东西,而且没有支出多少银子,是拿一顶顶大周的官帽换来的。

一顶七品帽子,能换白银万两,这买卖做得硬是让杨长生都叹为观止。

也是由此受了启发,杨长生想到一个人,既然自己孤立无援难以成事,为何不去寻求司天监那位年轻观星楼主的相助?要知道,陈无双做生意的本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并且据江湖传闻,他至今都没有亏过本。

就在杨长生琢磨怎么才能跟陈无双取得联系的时候,他在武威城一处豆腐花摊子遇到了一个年少老成的读书人,自称叫做周叙,祖籍中州,曾在京都城国子监念过几年书,武夫出身的杨将军虽说称量不出他到底有多少学问,但此人的谈吐尤为不凡。

萍水相逢,同在一张矮桌上吃了碗豆腐花的交情,还是杨长生掏铜板结了账。

周叙吃相不难看,但速度极快,一碗豆腐花三五口就下了肚,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第一句话就引起了杨长生的兴趣,“将军何必烦恼,岂不闻诗家有言,莫愁前路无知己?”

杨长生皱了皱眉,抬眼盯着面前衣裳很旧的读书人,问道:“你认得我?”

周叙轻声一笑,念出那后半句诗文,“天下谁人不识君?”

正四品的靖远将军微微苦笑,要说是天下谁人不知拨云营的话倒还合理,别说天下,这座武威城里显然就没人拿着他孤身而来的杨长生当回事,“相逢是缘分,兄台这一碗豆腐花,我请了。”

说罢,杨长生就作势要起身离去,他意识到此人或许是某一方势力有意接近,不愿意横生枝节。

不料这落魄书生却道:“在下姓周名叙,虽说确实是囊中羞涩,但跟将军的缘分可不只这一碗豆腐花,将军不用太过心疑,眼下武威城没人会盯着你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思都用在暗地里招兵买马上,这对将军或许是个机会。”

杨长生顿时一愣。

周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伸手指了指面前的空碗道:“周某厚颜,身上的银子都用来买了一匹劣马和几卷古籍,如今半个铜板都拿不出来了,从昨天饿到现在,还想再吃一碗豆腐花。”

杨长生深深看了他几眼,随即打量四周,以他四境的修为自然能察觉到附近确实没有人盯梢,于是点了点头,让店家再盛两碗豆腐脑来,外加几个刚出炉的烧饼,一顿饱饭能换来些自己不知道的消息,他觉得很实惠,“哦?周兄是说,武威城有人在暗中招兵买马?”

周叙小口小口咬着烧饼,细嚼慢咽,等嘴里的东西都咽下去,才笑道:“将军以为,巡抚大人真是看不得流民挨饿受苦才开仓放粮?他这是两头坐着无本的买卖,一头开大周的仓、放大周的粮为自己收买人心;另一头卖着大周的官帽子换些值钱的物件,再让人拿去楚州岳阳城换银子,最后拿银子换成效忠自己的兵马,啧啧,能当上正三品的紫袍大吏,委实是个有本事的。”

杨长生顿时心下一凛,如果周叙所说的不假,那仅凭巡抚一人之力绝对办不成这件事,其中必然有章道萍的默许,也就是说,凉州这两位是穿一条裤子的,所图必然不小。

如今武威城开仓放粮赈济流民的事情不必刻意推波助澜也能传出去,左近流民蜂拥而来,城中人口只会日益增多,这么以来,丁克恭足不出户就可以从中挑选青壮为己所用,而且,能想到拿大周官帽子迂回换成钱财这一步,显然他已经谈不上半点对天家李姓的忠心了,至于是想浑水摸鱼等待自立的时机,还是想着加重自己投靠柳同昌的砝码,暂时不好确定。

趁他皱眉沉思的功夫,周叙风卷残云般吃下两个烧饼一碗豆腐花,心满意足抹了抹嘴,坦然轻声问道:“听说杨将军在井水城南临阵违抗谢逸尘将令,率一万拨云营将士回返北境,周某想问一问,将军此举是效忠于大周朝廷,还是心系雍州百姓安危?”

杨长生不动声色哼了一声,“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