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页

可惜金话筒奖竞争太过激烈,光是央视内部,就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栏目和主持人。

各地方省台,就算是垫底的,也起码能拿出一两个节目和主持人,各大一线电视台,少说也是十个起步。

这么多人竞争,各家背后的电视台为了撑自己人也在默默较力。

而且因为是偏严肃向,并不把收视率、播放量等成绩当做完全的评判标准,关于奖项评选有一定主观性。

大热必死,爆冷逆袭,简直是家常便饭。

毫不夸张的说,一个顶尖主持人拿金话筒奖的难度,远比同级别顶尖演员封帝封后难上数倍。

以至于金话筒奖自己都默默制定了一个潜规则。

那就是一个主持人如果拿了【金话筒主持人】,自动成为名誉评委,可以参与奖项评选,但本人不再参与金话筒奖的竞争。

这也形成了金话筒奖的一个特色。

这些前【金话筒主持人】获得者组成的名誉评委的集体打分,是奖项的重要评判标准,权威性不次于奖项专门的评委会。

银、铜话筒不包括在这个规则之内,只要不主动放弃,可以无限参奖。

有很多著名主持人,都是拿了好几届银、铜话筒之后,才最终获得【金话筒主持人】封神。

金话筒奖的这种做法在外界有很多争议。

毕竟评奖得看主持人该年的作品和表现,金话筒这么做有点论资排辈,排队分果果的意思。

眼下年数尚短,评选出来的都是精英,但等这波精英全评完了,剩下的都是庸碌之辈,硬评的话,金话筒奖的公信力和权威都要大打折扣。

对此,金话筒奖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