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城市里的人还好一点,农村里的人就有点迷信,特别是这种,前面有吉兆发生,后面发生了什么好事就全算在吉兆头上,所以农村人不管做啥都要先去算一卦。

远远的望见有人在放烟花,仿佛是一个信号,不少人也开始放起了烟花,升至上空炸开,衬得整个天空十分漂亮。

韩浩和柳辰溪也不甘示弱,在大门前面的空地里放起了烟花,周围的邻居也出来了不少人,不过他们买的少,一会儿就放完了,家里还有一大堆烟花,韩文宇放不完,就分了一部分给邻居家的孩子,当然是那种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少年,毕竟人太小的话,容易误伤他人或者误伤自己。

看着外面开心大笑的邻居们,又看着自己家的烟花快速的减少,得亏她娘在厨房里包饺子,并没有出来看热闹,不然肯定是心疼死了,韩氏虽然是需要啥东西就买的人,不过却还是很节约,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会买,像这种烟花鞭pào什么的,既不当吃又不当穿,就只图个好看的,按她来说根本就不需要买,瞅瞅别人的就好,反正都在天空炸开,谁知道是谁的?

更何况直接买了大几千块钱的回来,买回来就算了,偏生买这么多自己又不玩,自己花的钱却让别人过了放烟花的瘾,韩氏自然想不通,如果她看到的话,绝对会把几个儿子先骂一顿。

没多久烟花放完了,就听到里面的人在喊吃饺子,吃完了饺子就开始守岁,韩连翘就不是个能熬夜的人,没多久就开始打瞌睡,然后被她娘赶去睡了,几个小的也都去睡觉了,守岁就一习俗,差不多就行了,你有什么严格的要求。

第一百四十一章 初一拜年

大年三十儿的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是旧历新年的第一天,倘若按着旧规矩,这一天有很多事情不能做——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跟认识的人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等等,一代代传承,就算有些人并不懂它们每个的意思,却还是一丝不苟的执行。

不过现在人们日子越过越好了,又经历那段混乱的日了,除了老一辈的人还在继续守着老一套规矩外,那些年轻一代的早就不gān了,一切都以自己的情况为主,根本不会刻意去守这些规矩,就算是守规矩一般也只是在老人面前装装样子,那些所谓的“陈规旧俗”在他们的心中已经退了一she之地。

韩氏在初一的时候,是连刷锅水都不准人往外倒,地也不准扫,就是生怕把‘财气’给扫走了,这些讲究这么多年韩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就比如不管多忙,过年一定要团圆,哪怕是只有一个小时。

在三十那天家里该扔的都已经提前扔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团年,虽然是韩家子孙都来了老人这里,但毕竟早就分了家,吃完年夜饭,守了一会夜,就各自回家了,所以韩连毅、孟川柏跟霍天朗光收拾东西就忙了一个晚上,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守岁。

都已经在一起吃了年夜饭了,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客人不客人的,三人倒也老实一直埋头苦gān,韩氏老俩口毕竟年龄也有五十好几了,他们又一定要守规矩,说要守岁那就是一分一秒都不带少的,但jīng力肯定比不上年轻人,光守岁就很辛苦了,自然没多余力气来gān活,韩连翘是早就去睡觉了,他们仨个大男人也不好意思把人给叫起来帮忙,就只能自己gān。

当初韩连毅买这个房子就是图它面积大,不像楼房那么小,就是想找间空屋都找不出来,而且每一间的房屋都很小,不可能老韩头俩人来到城里,还让俩人住这种‘鸽’房,家里人又这么多,估计像市里这些大部分都是一百个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他们如果住在里面的话,估计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老俩口半辈子住的地方就很大,住在这里绝对不舒畅,要知道韩家在村里的房子修得很大,因为三个儿子分出去了,那时老宅就刺四个人,虽然人少,但农村就是这样,房子是门面,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宁愿借钱也要多修几间屋子的人,韩家也不例外,光几个卧室的面积至少也有好几十个平方米,就连厨房之类的地方,面积也下不四十个平方,院子也比较大,不仅养了两头猪养了十几只jī,就是连菜地也都开了几块。

所以韩连毅在看房的时候,第一个要求就是面积必须大,至于其他的看重的不多,就算是房子再怎么好,这个条件没达到,也还是一样被韩连毅跳过,而且房子还要带院子,不过在城里家禽也不好养,能开一块两块地就行,就是怕爹娘不习惯,为了找房子,韩连毅还到处欠了几个人情,这才买下这套符合条件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