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玩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927 字 2022-11-11

也不是没有好的,至少在矮子当中选将军吧。例如邢窑的白瓷,诗人曾夸它白如雪。但陆羽对它践贬,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后来出土了大量的邢瓷,只是证明它是一种粗白瓷。当然,与前人的瓷器相比,也算它白如雪吧。

还有另一种名瓷——越青,对于这种瓷器陆羽十分欣赏,在茶经里也多次提到,希望大家使用越青瓷饮茶。但实际上工艺还是有点落后。另外就是河南出产的少量花瓷,也就是从唐三彩技术上发展的釉下彩。不过估计将清明的粉彩瓷、珐琅瓷、斗彩瓷,王画随便带过去一件,会让所有烧制彩瓷的师傅们,羞愧得钻进地缝里。

当然,王画并没有对他们嘲笑。就象现在看大家使用竹筹计算数学,是多么可笑。可从无到有,这一步步走来,是需要多么大的智慧!没有了唐朝技术的沉淀,也就没有了五代瓷的发展,更没有了宋瓷的繁荣,就不要说元青花了,直到明清瓷的大成!

但改革烧瓷技术。可没有那么容易。首先是土质,最好的土质配方,使用高岭土加瓷石以及少量的温润土,这也是景德镇瓷器瓷胎的主要组成土质。不过王画并没有打算使用这种土质配方。他是准备从宋瓷烧起,一步步将烧瓷技术改良。还有一个基础,他前世兴起的古玩爱好,使得仿古工艺的兴起,对此他曾经钻研过很长时间,有一定的基础。现在有了这条件,他也想将中国历史上所有有名的瓷器全部烧出来!

当然这也是他一个梦想,想要实现是很艰难的。

然后还要改良打浆效率与速度。提高控制窑温,瓷坯装匣技术的改良,以及对窑炉的改造。说起来容易,可实际上每烧一种瓷器,都需要不同的工具、窑炉以及不同的方法。

可相比这些,后面的技术更难。首先就是土质,不同的土质将会烧出不同的瓷胎。如景德镇瓷器使用高岭土与瓷石,磁州窑使用的主要是白土、白碱、青土等。自然,这些泥土不一定只有这些地方才使,就象高岭土,全世界各地都有,只是土质的优良与否。

现在王画面对这个问题有点为难。首先巩县未必有他所需要的土质,就是有,自己还要辨认出来。现在没有科学仪器,即使有的土质从外观上十分相似,但未必就是他所需要的土质。外观相似,里面所含的化学成份却不一定会相似,那么烧制出来的瓷胎必然大不相同。

王画使用了一个土办法。我不在巩县找,而跑到那些窑址处找这些泥土,回来后试验。虽然增加了成本,可也增加了成功率。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成本增加,也有借口出售了个好价格。同时也因为他四处寻找泥土,配方不容易被人得到。

在这里,王画没有打算傻呼呼地将所有配方公布。特别是这两次洛阳之行,让他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单薄。虽然自己打算远离政治中心,可手中的钱多到一定地步,这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在。

只有手上掌握了更强大的力量,才能烧出更好的瓷器。这是相辅相承的。

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釉面彩料的配制。元青花只是因为稀少才变得珍贵。但论观赏价值,还是清明的那些彩瓷,那才是瓷器的最高境界。这也是王画的个人偏见,其实明清出产的一些单色瓷,同样也是佳品,只是王画本身善长绘画,也善于制作彩瓷,对彩瓷更加偏爱一点。

但这些配方,古人与王画一样,都采取了保密措施,有的配方流传下来,有的配方也就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有少数幸运的瓷器配方,被后人钻研,重新配发出来。

在这里又分成釉与彩两个部份。釉,指覆盖在瓷器上玻璃状物质。瓷彩是在瓷釉绘出各种图案的颜色调料。同样瓷彩要求也很严格,这不是绘画的那种调料,而是要经过烧制后,依然吸附在瓷器上,永不掉色的各种颜色配料。

总之,王画雄心勃勃,可他选择的也是一条漫长艰难的道路。

既然选择了首先烧制宋瓷,那么也要决定烧制的种类。宋瓷中五大名瓷,定、官、汝、哥、钧。定州遗址确定下来了,在河北曲阳,创立于后唐时期,在北宋中晚期飞速发展的。但官窑,因为黄河多次决口,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有人说是就是汝窑,只不过象现在的巩县窑一样,有私人的,也有官办的分别。还有人说在汴京,有人说在杭州。王画自动放弃,前世的科学家都没有办法解决,自己在唐朝想要猜出几百后宋朝官窑的确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