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

玩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398 字 2022-11-11

看了看后,说道:“有,就是你们的种植方法,这样种太疏了,我们高昌哪里有种的,但都是打了一个坑,里面撒上几粒种子。你们这样种恐怕会成大问题。”

王画听了笑了笑,他心中已经隐隐有了一些眉目。他又问道:“绁布这么贵,为什么不大面积种植?”

胡商思付了一下说道:“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但我想产量它略微大一点吧,可采摘麻烦,还有一个原因,主要织成布线更麻烦。因此有百姓种草棉子,有百姓还继续种植火麻。”

“产量多少?”

“这个不知道了。”

“那么多谢阁下了。”

“不敢,”他还以为王画是皇庄的人,不过也不敢得罪。拱手告辞。

王画坐在长满青草的田埂上思考着。中国种植棉花有几次革命。第一次是悄无声息地引进到中原来,然后是朱元璋下诏引起全国重视,还有黄道婆的纺织机,再就是解放后,首先是疏密关系的验证。证明以前的种植方法是错误的,开始疏种,用营养钵,还有一次革命就是杂交棉的出现。对于产量与种植方法,王画还真有点不懂。但他印象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他的几个亲戚,连水稻也不种,开始种棉花。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收益,他们不会这样做的。

再返过头来就能理解了。为什么棉花普及很慢,纺织机器的制约。现在布匹的主要材料还是丝或者是麻,有羊毛什么的,除了制毛笔外,就是制毡毯。因为制布,首先要制线,丝麻纤维长,制纱线容易,但羊毛兔毛的什么,制线难度增加。更不要说棉花。高昌与岭南如何制棉纱的,王画没有看到,但估计很繁琐落后。

第二是政府的不重视,还有产量也是一个问题。好象原来的棉花亩产只有一百来斤,这是籽棉,皮棉只有三分之一。这是良田,如果田地再差一点,只有几十斤,效益不明显。但从营养钵出现后,产量在稳步上升,究竟多少,王画也不知道了。但几个月后,皇庄棉花收成上来后,就会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但结果不会让人失望的。

想通了后,他拍了拍管事的肩膀说道:“相不相信我?”

管事点了一下头。这个小冠军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的创造者。

“那就好,也许几个月后,连皇帝都会因为你的功劳,而召进你的。”

“王小候爷,皇上早来看过了。”

“哦,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小候爷,你想一想,这么一大块土地,不种高梁,不种麦子,种这种草棉,消息传得多快。皇上听说了,与皇太子一道亲自来到皇庄察看。但那时候我们也知道它是草棉,没有抱多大希望。不过皇上听说后,也夸奖了皇太子,说皇太子会知道关心民生。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

“没有抱多大希望,马上你就知道它会有多大轰动了。”王画自信的说道。原因已经找出,那个高昌胡商说得不清不楚的,但他能判断出,高昌农民是怎样种植棉花的,大不了散种在一些河滩上,恐怕连管理一下也没有,一切靠天收,一亩地采出几十斤籽棉就算是好的了。难怪绁布那么少,连自己都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