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页

玩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975 字 2022-11-12

“简单,继续追查刺杀王画一案,与谶言一案,到底是谁做的,勒令百姓禁止传播谶言,同时下诏朝堂上不准再弹劾这两件事,避免继续纷争下去。至于处执,在真相没有大白之前,不对任何大臣进行处罚,以免误伤真正的良臣。”

除了禁止传播谶言外,其他的彻底颠覆了王画的提议。

这是韦氏刻意地蒙混了两个不同的概念。韦氏的说法只是针对两件案子的本身,因为无罪,所以不能处罚。王画的说法却是根源,他并没有说为了案件而要将几个大臣惩戒一下的,而是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国家的利益,党争发展到了已经影响国家机器运转的地步。所以略作惩戒。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立场,所作出的不同处理方法。

但韦氏的说法很有诱惑力,李显现在还真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武三思对五王掣肘,五王与老四会不会将他这个皇帝架空了。因此沉吟起来。

其实这又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想要将五王架空,让国家机器的实权落在他们手中,是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对他们掣肘。但不一定非要武三思,相信现在的许多中立之臣,包括变成老好人的魏元忠、失望的宋璟,以及还没有完全脱胎换骨的张嘉贞、魏知古,以及王画等等许多人,他们都不愿意朝廷落在五王手上,让他们随意地废立。而且他们才是真正想唐朝变得更加强大,本身作风端正的臣子。

但这要有一个前提,重用与信任,光给了重职,不重用不听建议不行,就象老魏一样,所以老魏心灰意冷,即使他现在是宰相级别。

可韦氏不会让局势这样发展,如果将大权交给这些直臣手里,她还有实现野心的机会么?所以日夜在李显耳朵边挑唆,造成李显一个想法,他现在离开武三思就玩不转了。

第二天李显在早朝上将这道圣旨一宣布,可想而知,引起多大的动荡。居然连这么严重的谶言,皇上都不管不问。除了武三思一党俯身附和,说皇上英明。其他的所有大臣,不管是不是与五王派系有关的,全部伏下,请求李显收回圣旨。

不但如此,消息传开,各地大到各道各州的官员,小到地方上的贡生望儒,纷纷上书,进谏与弹劾。

王画听到这个消息,嗤笑了一下,沐孜李又悄悄对他说:“二郎,听我的吧。”

皇上这么混蛋了,王画取代他算了。王画摇了摇头:“皇上软弱可欺,可没有失大德。沐孜李,我问你,你看相王可有什么举动?我可以告诉你,虽然皇上软弱,让大家失望,但如果一旦谋反,还是有许多人对他拥护。所以连相王都不敢转举妄动。以后这句话休要提起。我们看戏。”

好戏还没有拉开呢。

而且王画也接到一个好消息,从江南他家瓷窑里,烧出许多文房四宝以及杂项的精美瓷器。包括王画画了图,让工匠仿制的后来名品,明朝宣德青花云龙纹葵口洗。文房杂项中的瓷器作品有很多,但有一点要注意了,因为考虑到书香墨韵,所以百分之九十选择了青花瓷。最让王画高兴地,经过大量人工的找寻,终于找到了坡塘青,石子青,还因为王画的牵线搭桥,进口了一些波斯的青料。这丰富了青花瓷的种类。但有许多青料,依然没有找到,其中最有名的是浙青,是国产青料中最好的青料,从明万历中期到清朝前期景德镇官窑几乎全用此料。这个青料在金华,相信只有下了功夫后,不久后还以能将它找出来。还有产自云南的明珠料,由钴土旷料煅烧而成,烧成后成黑色,为不透明状,清代多用此料。色调青翠明亮。瑞州的画烧青,又叫无名子,明朝景德镇许多瓷窑用此青料绘画瓷器。以及一种韭菜边,是用来烧细器的。再就是回青,出自西域,种蓝色颜料,主要用于瓷器烧制上色,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

如果能将这几种青料全部找出来,那么王画可以烧出几乎所有青花瓷的种类,而不是现在许多青花瓷都是不伦不类。但没有准确的地址,没有仪器,就象寻找乌金砚一样,这需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慢慢从大海里将针捞出来。

除了这个好消息外,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笔墨,除了各种连王画在繁畤都没有传授烟墨外,还有药墨与彩墨。经过了反复的试验,基本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当然,花费这样巨大资金试验原材料,王画也可以说是千古第一人。笔主要分为笔毫与笔管。笔毫技术现在相当发达了,但很少有人在笔管上考研。王画在巩县时就想做毛笔的,甚至收集了许多动物的毛发,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都没能亲自动手。这回却让家中的工人们试验出来了。

而且因为几年的教导绘画雕刻能力,工匠现在制作的笔墨上的图案已经有了很高的欣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