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页

玩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2012 字 2022-11-12

李显呵呵一乐。

可王画话锋一转,又说道:“但臣还没有说完。陛下一身荣光,天下无人能及,大唐盛世,更不是一个小小的偏远楚国诸候可以相比。三年太久矣!陛下,因此臣希望你立即有所作为。昔日,武候曾写表,让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倾颓也。后主不听,武候去世没有多久,三国中蜀国先亡。三国之事,不提,太宗曾为子孙留下一书《帝范》。第一条就是君体,爱民,志向远大,宽广胸怀,建德。”

其实王画前几天也说过志向的问题,志向有多高,就能飞得有多远。

“第二条是建亲,学会用人与放权,以及处理亲疏的关系。太宗还特地谈到西汉藩王之乱。请问皇上,武三思是为宗室,无可否疑,但是武氏弟子,前几年如果不是上皇知道何亲何疏,都有可能继承皇太子之位。当然,如果陛下用武三思,亦无不可,陛下就是这个国家的天,地,父,用一个大臣又有什么不妥呢?但看如何用,本来武三思有登临帝位的可能,再加上谶言,还有现在权倾朝野,翻掌为云,覆者为雨,陛下不怕这个宝位有危险?”

王画将前几年武李争皇太子的事翻了出来,虽然李显不悦,可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警惕的神情。

其实大殿中有许多新进大臣,听过王画,但没有看到王画在早朝上的做为。王画真正在早朝上的事迹以前只有两回,第二回是到滑州振灾,讨要权利的。第一回还是前几年,向武则天上奏的那几条。但这两回都震动朝野。现在亲眼所见,就是因为升迁,第一次挤入朝堂的张九龄也暗自叹佩,这个大舅子是一个大场面的人物。场面越大,头脑越清醒。

如果一上来就武三思什么什么的,未必起作用,但首先肯定了李室的光荣血脉,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用李显这个牛气的爷爷的话来进谏,李显不听也得听,武三思都不能反驳。特别是加上了前几年武李争位的事,更让李显引起了警戒。

“在这篇中,太宗还说了其他的事,相互制衡,不能让某个大臣权倾朝野,请问陛下,现在谁来掣肘武三思?难道让臣我吗?臣在朝中要朋无朋,要党无党。这一次是因为陛下大度,原谅了臣的行为,但臣可一,可二?可三?如何掣肘?再找其他人,魏相公?为什么你这段时间不敢进谏了?”

魏元忠不能回答。

“当然,君是舟,民是水,所以太宗在这篇里再次说了,要为百姓做好事。第三篇是求贤,太宗说了,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这与武候的亲贤臣,远小人,亦是一理。陛下,为什么臣要闭门谢客,魏相公原来耿直敢言,现在很少说话了?是因为不敢说话,就象臣一样,只是因为送了五王,让他们忏悔,如果不是陛下大度,公主相救,臣会有什么下场?陛下,国事到了如今的地步,陛下如果还不清醒,国家危险啊。”

又针对了武三思,但武三思还是无法反驳。也不是他一张利牙变笨了,他是在看着那个小册子,这才是他的思考对象。王画怎么说,有什么用?说得水点着灯,只要将韦氏这盏灯不点亮了,最后结果是零。

可是这个小册子却是实打实的证据。

“陛下,太宗第四条说的是审官,又一次提到了安民,可见民是国家之根本。求才用官去其长,用其短。就象臣一样,放在礼部,臣有什么用?”

李显老脸一红,春天他正是让王画担任礼部侍郎的,主要这个侍郎虚名很大,实权却又很小。

“还有武三思,也可以用,如果陛下考虑到当年在上皇时的盟约,为什么不能给武三思荣华富贵呢?”王画这一说,众人愕然不已,但想要进不学会退怎么行呢,所以王画话锋一转又说道:“但陛下将国事怎么能交给他呢?近朱者朱,近墨者墨,我不说武三思的为人,就看他手下这一群虎狗鹰,卖友求荣,陷害忠良,胆大妄为,视百姓猪狗不如,就可以想到武三思的品性,这样的大臣掌控着国家政权。我不说谶言了,但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前途?”

“第五是纳谏,忠言逆耳,恐怕今天臣这番进谏过后,陛下心中再也不会想让臣担任什么侍郎了,甚至会认为让臣发配到岭南,离京城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