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页

玩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692 字 2022-11-12

只是因为王画的推动,纪处讷等人让王画一个个弄出京城,当时宗楚客力量,或者韦氏力量没有历史上强大,所以先后对李旦与老魏的发难推迟了。

王画怎能让李隆基如愿?

萧至忠一听急了,这可是要李隆基的命,他立即堵住王画的滔滔不绝,说道:“王侍郎,你好歹也是一个直臣,不能因为临淄王砸了你的店铺,这时候公报私仇,落井下石。况且你也说过公归公,私归私,不能在公言私。”

对萧至忠的话,王画根本就当作耳边风。

史书上说萧至忠是晚年变节,投靠了太平公主,所以让李隆基暂死。对这个说法,王画只能狠狠鄙视司马光的拼命维护正统。

一个人转变能有这么快?

就是宗楚客与武三思的恩恩怨怨,还是韦氏鼎力调和,就是这样,宗楚客也不能完成说是武三思的党羽,应当说是韦氏的党羽。

老魏转变也算是快的,回京为相后,遇事大多随波逐流,连酸枣县尉袁楚客都写信指责老魏十大过失。老魏看到信后,只是羞惭致谢。但事实上呢,他对武三思也好,对宗楚客也好,一直愤愤不平。否则宗楚客都不会将他当作打击对象。当然这也是韦氏为了自己开路。

所以萧至忠只能说是太平公主的人,作为太平公主的人,在李旦没有上台之前,只能帮助李旦与太平公主说话,而不会与宗楚客同流合污的。这一点就象在老武掌权时,李显与李旦,甚至韦氏与太平公主一起合作一样。

对这个萧至忠,尽管他与血字营曾经的重新萧嵩同是出自兰陵萧家,而兰陵萧家与王画一直合作良好。王画也没有对萧至忠抱有好感。

但这个清、浊,在王画眼里也没有看重。别听司马光的,也别听刘昫与欧阳修的,真正清是为了国家,而不是帮助韦氏,也不是帮助李太平公主。这一直帮助,本身就起了私心,何来清名?

王画大声说:“萧侍郎,难道我说错了吗?尽管冉祖雍乃是一个小人,借用捕风捉影的事,陷害相王与太平公主,不可信。但真正为相王好,为太平公主好,为世子,以全皇族和睦相处,不是让各个世子,特别是临淄王到处地担任实职。而是大肆封赏,以保他们荣华富贵一生。一旦到了外地,特别是临淄王,雄才大略马上就得以施展。又有世子之身份,能人异士纷纷投奔,到时候本来没有雄心壮志,都有可能产生雄心壮志。”

这个雄心壮志可不是真正的雄心壮志。

而且就是将李隆基兄弟留下来,也因为王画的话,李显加以警戒,李隆基在京城之中,也不敢有所作为,这与养几只价值连城的肥猪没有多少区别。

可是王画说得言正义辞,连冉祖雍都直接说了小人,一群本不相干的大臣都弄不清王画到底是为了国家安宁着想,还是借机落井下石,对付李隆基,以此来报复李隆基当初行动的。

但太平公主与李旦亲信大臣为数不少,吴兢站了出来说:“陛下,请听臣一言。自文明年间,大唐后嗣,几乎断绝。陛下重登帝位,恩泽遍及皇室九族,访求于烟瘴之地的宗室弟子,况且相王与陛下乃手足之亲,为了这份亲情,竟相互连天下富贵都相互推让,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来这样的美德之事。自古以来,因为信任异族之人,猜疑骨肉之亲导致亡国破家的事,多不胜数了。况且陛下荣登帝位时间也不长,但一个儿子兴兵起事被杀,另一个儿子违背父命流落远方,只剩下相王这个弟弟可以相处。史讥汉文帝容不下淮南王的民谣,陛下要引以为戒啊。至于王侍郎所说的话,或者王侍郎是为了全陛下兄弟相睦,可落职已定,再行反悔,相王一家必惶恐不安。兄弟已裂。而且临淄王只是别驾一职,也不是刺史,何来翻云覆雨之说?”